李琳琳
福建厦门集美中学
摘要:初中的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具备代表性的艺术表现的形式,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理论知识,还有创作技法的一门课程,对学生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讨论了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在实施渗透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引言: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情感教育,不但能够完善美术教学的制度,同时也能够充分的了解,创作者对艺术情感方面的理解以及表现的能力,这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效果。
一、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美术的构成是具有多元化的,这和创作者的情感有直接联系,不同的画作其中蕴含的情感不一样,这也让其观赏价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美术作品当中包含的魅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够按照画作里的色彩等各方面细节找到共鸣,并且明确自己对于画作喜爱或者是排斥的原因,按照主观思维进行评判,以及提出相关的见解,形成独立的审美,将情感意识作为参照来实现对审美的培养[1]。
(二)强化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美术创作主要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灌注,情感和美术灵魂是一样重要的,这也正是美术作品最基础的创作方向。如果没有情感,美术作品更加空洞以及苍白,很多初中生在美术创作的时候,创作理念和创作情感之间的差别都是很大的。初中生难以区分设两点,因此美术情感方面的缺失很难被意识到,这也让美术作品过于青涩,甚至偏离的创作的实际目标。在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关注了情感的时候,那么美术作品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也因此变得非常鲜活以及生动。
二、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在实施渗透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美术情感的理解能力不足
初中生的年纪很小,大多美术功底不够扎实,因此教师考虑实际情况,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让定位起点更低。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情感利用的方式。教师是长久的,会受到这种思维影响,自身也没有充盈情感的方法。缺乏对情感的了解,以及实践经验,因此难以科学的展开相关教育[2]。
(二)情感教育的方式过于依赖理论教学
在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课程主要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首先就是理论课程,也就是教师要讲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来完成理论的科普。另外一个部分是实践课程,学生要能够进行绘画创作。因为美术情感的教育环节是很多的,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习惯使用传统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分不清楚情感教育以及美术理论教育之间的差别。教学针对性不足,学生因为缺乏应用经验,其情感教育的知识仍然在理论层面上。
三、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美术情感意识
教师需要尽量改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必须要知道,随着时代进步,教学内容并不会因为学生的年龄一致而产生。不了改变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差别是很大的。学习要求也因此有所提升。因此,教师对初中生的美术教学内容必须要进行评判和估量,使其内容有所保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传递知识最核心的部分,所以教师首先要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了解美术情感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等各方面途径来充盈自己的知识。分享更好的平台,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并且促使美术情感教育落到实处。
(二)优化情感教育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完成美术情感的教育,那么就需要干预美术创作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能够迎合美术,情感教育,制定更多的创作主题。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塔罗牌,塔罗牌也是一种西方占卜的工具,其中的魅力就是利用图画的方法来诠释含义,就像是《达芬奇密码》一样。其中,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是非常浓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来绘制一张隐藏着某一种思想的图画,然后再让学生按照图画内容来思考其中的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全市能力,还有解读能力等,从而充分的掌握美术创作的情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初中美术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够落到实处,教师要和学生共同进行学习,获得更多的感悟及见解,不断实践,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提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在实践的时候,给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同时也可以在实践的时候建立情感知识,掌握情感解读的能力,在美术创作的时候,应用更多的情感因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初中的美术教学获得综合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初中美术教育当中的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且融入自己的实际生活,利用美术学习的方式使自己的综合能力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蒋瑞芳.初探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8(19):244.
[2]李玉红.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速读(中旬),2018(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