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胡生雄
[导读]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实施下,
        胡生雄
        湖北省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滩桥小学 434111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实施下,校本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例如课程开发较随意,课程目标不明确等等,这些缺点和不足都影响着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将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模式,以此促进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朝着更加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的课程管理模式,以此确保校本课程的研究和选择更加符合学校与学生的发展特征。在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下,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也成为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内容,这对于小学体育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过程而言无疑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对此,教师和学校都应该给予校本课程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开发原则,以此确保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教师要认识到校本课程研究意义与价值
        每一所学校要想做到并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文化建设上拥有自己的特色[1]。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我国教育事业评判一所学校的发展往往是根据该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教育工作的硬件设施等内容作为主要标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例如师生的心理发展、品德修养等内容。现如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应该进行适当的校本课程研究,以此不断构建学校发展的核心灵魂,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更加高效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小学体育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它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它不仅是一个放松身心的运动学科,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素养和精神面貌[2]。对此,小学体育校本研究要想确保其高效性,首先就应该引导教师认识到校本课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校本课程研究可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建一个相对民主、和谐并共同进步的管理机制,可以做出自身的教育特色,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所以,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或会议,以此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研究意义与价值的熏陶,以此调动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具备更加专业的教学能力与素养。
        二、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要尊重开发原则
        (一)体育教师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
        每一个学科的课程知识都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三大类[3]。其中“本体性知识”,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本内容的了解所得到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其中“条件性知识”,是指在传授本体性知识时学生所具备的辅助知识,例如心理学、健康学等内容,这些知识在某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是直接传授的,而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渗透并吸取的。其中的“实践性知识”,是相对于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而言的,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性和实践能力。
        所以,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一定要从这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以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而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此,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学校应该将教师从教学型的人才培养为专家型的人才,使他们的任务和职责不仅仅拘泥于教授知识,更多的应该是研究内容上。所以,学校应该定期的开展课程开发知识的讲座或者培训工作,进而让教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思维和专业技能。例如,学校应该利用讲座或会议的形式,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传递给教师,让他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初步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和形式,以此为后期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奠定知识基础和理论支撑。


        (二)体育教师要具备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熟练的开发技术[4]。首先,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确定课程目标的技术,根据课本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规律,确定更加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目标,以此确保课程任务和要求的选择符合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次,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撰写校本课程纲要的技术。校本课程纲要是对整个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进行的总结和归纳,其中包含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等,这些内容的撰写在某种程度上会为后期的校本课程提供一定的依据。
        最后,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他们应该了解课本教材中的每一节课程的内容,并且可以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中搜集多种多样的课程素材和资源,以此进行课程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进而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
        除此之外,小学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研究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应该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此发现其中的不足和弊端,进而有效地调整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与技术等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符合小学生的需求
        泰勒在论述学校教育目标时提出“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的教学观念,它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或者校本研究时,应该尊重小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进而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并符合他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可以满足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需要[5]。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课本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一定的调整,分学段的开发校本课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创新,以此切实研究学生自身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
        其次,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符合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运用项目式教学或者情境式教学的模式,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目标以趣味性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以此引导她们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学习与应用中,进而乐此不疲地参与体育活动。
        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深刻了解所在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并发现他们在学习需要和兴趣上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校本课程内容,利用生活资源来开发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不断重要的今天,校本课程研究其目标指向明确,内容丰富多样,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提供物质依靠,并且还可以促进小学生在体育素养和品德上得到更加全面与个性的发展。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和学校应该深刻认识到校本课程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尊重其开发原则,最终整个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过程应该遵循上述几点建议,以此才能确保小学体育校本研究得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价值,帮助学生促进其全面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让.开发小学体育校本教学的可行性及实施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9,19:58-59.

[2]夏加民.浅谈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的一些思考[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1:137-138.

[3]宋凯.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224-225.

[4]李豪.“布”同寻常:为生命构筑一张舒展的“蓝图”——关于小学体育布点项目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08:25.

[5]娄慕麒.小学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7.

胡生雄(1974.4),男?汉族?湖北荆州人,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校课程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