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的小学实习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张德敬
[导读] 本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采用会话分析方法
        张德敬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国语学院,云南 德宏 678400)
        摘要:本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采用会话分析方法,对四名实习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发现四位实习教师的课堂话语按功能可分为:寒暄、提问、反馈、指令和讲授。
        关键词:寒暄、讲授、提问
     
一、研究背景
        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就是英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时产生的话语,包括英语和母语[1]。教师课堂话语使用情况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师话语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话语质量,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认识教学的本质。对于实习生而言,他们处在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的阶段,也处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阶段。他们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他们的发展决定着未来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对这一群体的研究不容忽视。本研究将从语用的角度对实习教师的课堂话语进行分析和讨论,其理论基础为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the Speech Act Theory)是牛津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他认[]为说话可以在三种意义上被看做是做事。第一种意义是发话行为(locutionary act),即我们说话的时候需要各种发音器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组织运动,最后产出了声音;第二种是表意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 force),即发出的声音传达着一定的意义,表明着一定的意图;第三种是成事言语行为(perlocutionary act),即所说的话对听话人所产生的效果。从会话结构(conversational structure)的角度来看,语用研究主要基于话语分析,话语分析的源泉是微观社会学,其目的在于探究人际交往中如何通过语言获知交谈双方的意图,以及如何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达成共识,且达成的这种共识是动态的、处在复杂变化中的,由交际双方不断协商而达成 [2]。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关注的是小学英语实习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特征,语料来自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16级(专科)的四名实习生,他们都在德宏当地小学实习,所任科目为英语。四位实习老师均被提前告知他们的课堂会被录音,但并未告知研究目的,同时向他们保证所录内容只用于笔者本人研究,不会向其他人泄露;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如需截取某些录音内容,也不会显示被录音者的真实姓名,以便尽可能地收集到自然状态下的课堂话语。录音结束后,对录音内容进行转写和标注,并以语用为基础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寒暄
        寒暄语又称为问候语或者招呼语,具有维护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功能。在课堂中,恰当地使用寒暄语可以快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为课堂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习者良好的礼貌习惯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3]。本研究中的四位老师有三位使用了寒暄语,但采取的方式都是简单的问候,形式单一,且没有在寒暄的基础上抓住机会为进一步的交际和互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以其中一位实习教师的寒暄语使用情况为例(其他两位教师的情况类似):
        T1: class begins.
        Ss: Good morning, Miss Bai
        T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it down, please.
        Ss: Thank you.
        T1: 好,上个星期我们上的内容是什么啊,还记得吗?My 什么?
        教师在用good morning与学生相互问候之后就开始授课,教师似乎只是按照程序走完形式,没有考虑到学生情感上想与老师进一步靠近的需求,也没有考虑到从寒暄语过渡到课堂导入的方式。在寒暄这一模块下,教师的语步应包括至少三步,一是问候,二是询问,三是转向话题,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第二语步中的询问,第二语步是为第三语步做铺垫,第二和第三语步共同构成了课前的导入环节。
(二)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4]。本研究中的几位实习教师也较多地使用了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获取相关信息,增强与学生的互动。Thomas L. Good和Jere E. Brophy按照类型和所要回答的内容把问题分为事实型问题、观点型问题和非知识型问题[5]。本研究中出现的提问主要是事实型问题的提问,我们以其中的两个典型教学片断为例:
        片段一:
        T1:来,这位同学,他的眼镜是什么颜色?(提问)
        S:黑色 (回答)
        T1:对,黑色,那这个黑色就是什么?(要求学生用英语重复某个单词)
        S:black (回答)
        T: black glasses,好,我们再来练习一句话....(反馈并继续话题)
        片断二:
        T4: 他在干什么?(提问)
        Ss: 打开文具盒 (回答)
        T4:那打开这个单词怎么说? (要求学生用英语重复某个单词)
        Ss: open
Sinclair和Brazil指出,典型的外语课堂会话模式是三段式的IRF结构,即教师先引出问题(initiation),然后学生做出回答 (response), 最后老师给出反馈 (feedback)[6]。如:
        T:Do you like swimming? (initiation)
        S: Yes, I like it very much. (response)
        T: Great. It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feedback)
        当然,IRF并不是课堂提问的唯一模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会话结构要更加复杂和多变。在IRF模式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反馈,因为教师的反馈方式决定着会话是要继续还是要终止,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这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
(三)反馈
        反馈可分为评价性反馈和话语性反馈。

评价性反馈是指教师在反馈时指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而话语性反馈则更多地关注学生回答的内容,而非语言本身 [6]。因此,在注重语言准确性的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性反馈稍多,而在注重交际的课堂上,教师的话语性反馈一般会稍多。本研究中实习教师的授课对象为小学生,授课目标更加关注语言的形式,所以教师的反馈基本都是评价性反馈,具体包括三种。一是用汉语进行反馈,如:
T2: 好,一起来一遍啊,我开头啊。What would you like .....,唱
S:....(开始唱)
T2:嗯嗯,可以的啊,可以的啊...
二是用英语反馈,如:
T3:好,哪位同学来读一遍。好,那位同学, the girl
S:what’s in your bag.
T3:Ok, sit down, very good. Ok, 还有谁想来试一试啊。
三是双语反馈,如:
S:candy, candy, candy
T3: ok, you are right. 很棒,你们都很棒,都会读了
        三种反馈方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用汉语反馈,其次是双语反馈,最低的是用英语反馈。英语反馈所用词汇仅限于ok, good, you are right几个简单词汇。这和实习教师在授课时候过多使用汉语有关,也和实习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懂,即使偶尔说了句英语,也要马上翻译成汉语有关,当然,也和实习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积累有关。
(四)指令
        Searle 认为,指令语是一种说话人要求听话人去做某事的言语行为,指令发出后,听话人根据指令要求去做某事。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经常发布指令,告诉学生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指令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纪律,或者向学生提出行为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常常选用祈使句(imperatives)及其否定式发布“指令”。本研究中的四位实习教师在发布指令的时候,采用的全部是祈使句。如:
        片段一:
        T1:好,开始。
        S:....
        T1:大声一点,吐字要清晰哈,不然有的同学听不到。
        片段二:
        T1:把你们嘴里的糖不可以吃了,听到没有?
        片段三:
        T2: 好了,停了,讨论结束了,不要讲话了,好,老师要点名了。
        片段四:
        T2:不要只顾着笑啊! 等下我要叫你们站起来唱的啊。
        片段五:
        T4:好,现在齐声朗读,我要的是齐声朗读,一个单词读两遍,中文说一遍,听清楚了了没有?Do you understand?
        教师使用祈使句,可以起到增强语气,震慑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但是,在塑造权威,树立威信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不能使学生感到紧张或者咄咄逼人,伤了学生的面子和自尊。
(五)讲授
        通过对四位实习教师的录音进行转写分析,笔者发现几位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模仿跟读。即教师先告诉学生某个单词怎么读,然后学生模仿并跟读,最后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读。这说明实习教师已经了解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特点,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来看一段典型的教学过程转写:
        T4:好,我们来看下一个,那第四张图在干什么?
        Ss:背书包
        T4:那背书包,这个背,怎么读?Carry。 Carry your bag,carry your bag, carry your bag. (输入)
        Ss: carry your bag , carry your bag, carry your bag (操练)
        T:Are you ok?
        Ss: yes/no
        T: every body, two minutes。大家再读两遍,然后我找同学来读。(操练)
小学英语教学应遵循模仿、操练、展示、拓展的原则方法,尤其要注重听音和模仿,因为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起点,只有有了充足和正确的输入,学生才有可能输出,因此,在输入方面一定要注意质和量。
四、结语
        通过对四位实习教师课堂话语的分析,结果发现实习教师总体上能够有效运用各种话语实现寒暄、提问、下达指令、反馈、讲授等功能。但由于实习教师还处在成长阶段,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反思不多,所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多使用母语进行教学,不能实现从寒暄到导入的自然过渡,指令下达不够委婉,反馈语不够丰富,课堂讲授模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不够深入和细致,期待今后有更多的探讨,以帮助实习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何杨纬芸,牟蕾. 课堂语用及其在学生语言发展中的作用[J]. 国际汉语教育,2019(2):76.
[3]汤燕瑜,刘绍忠.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1.
[4]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5]Thomas L.Good, Jere E.Brophy著,陶志琼等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6]胡清球. 优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分析[J]. 山东外语教学,2007  (1):55
基金项目:2018年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师范类英语专业实习生课堂话语分析”(项目编号:XJ201808)
作者简介:张德敬(1983-),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