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法在“1+X”证书制度试点人才培养中的运用--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傅嬿霖
[导读] 提升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质量是国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的需
        傅嬿霖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台州  318020
        摘要:提升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质量是国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的需要。随着X证书认知程度的加深,证书的种类及试点数量会越来越多,为科学地可持续地高质量推进1+X证书试点人才培养工作,本文借鉴PDCA质量管理法,构建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PDCA法在1+X证书人才培养过程中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关键词:PDCA法;“1+X”证书;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实施1+X证书制度,全国范围内掀起申报试点院校工作的热潮。由教育部牵头并认定的4批试点名单中,第一批物流管理证书试点院校共354所。1+X证书试点制度在实施了近2年时间里,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台州唯一一所申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快递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院校,成功开展物流管理和快递运营两个证书的试点工作,两个证书分别以97.5%和95%的通过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试点探索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重视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借鉴PDCA循环法,在过程中持续改进,创新1+X证书培训课程衔接质量管理方法,逐步提升证书培训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课证融通、训证结合、校企生互通的有效机制。
        一、PDCA循环的内涵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基本方法,又称“戴明循环法”。PDCA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P阶段明确目标与计划,D阶段是实现计划的执行环节,C阶段检查和监控计划执行的全过程,A阶段对检查和监控发现的问题作以下处理:对成功部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经验、对失败部分总结教训防止再犯、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予以解决。其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PDCA循环示意图
        二、1+X证书试点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循环的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目前,1+X证书试点制度在“课证融通”、“训证结合”、“校企生互通”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借鉴PDCA法,构建1+X证书试点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循环,将培训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通过持续性改进的方式逐个突破,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方法。构建1+X证书试点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循环,分别对应证书培训计划、证书培训计划实施、检查和监控实施效果、经总结将优质的方案培训计划制定成培训教学标准,需要完善的未达到的目标进入下一个教学循环作为重点去解决。按这个思路,本循环可以设计成PDCA四个阶段和八个细化的步骤(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改进计划(主要工作是分析衔接现状、确立改进目标)、培训实施(主要工作是建立组织保障、落实改进措施)、监控评价(主要工作是实施过程监控、评价改进结果)和总结提升(主要工作是总结推广成果、优化改进措施)四个阶段。在监控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偏离计划或未达到目标的启动了调整优化和落实改进的内循环,从而使整个课、证、训始终处于改进、优化的良性循环。因此,PDCA法可为1+X证书制度试点人才培养管理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向。
        
        图2  1+X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循环
        三、PDCA法在1+X证书人才培养过程中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
        将 PDCA 循环应用于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的创新探索,也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需要。本项目组将在前期构建的1+X证书制度试点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循环的基础上,结合试点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开展实践。
        (一)P阶段(X证书培训教学计划阶段):制订培训教学计划是整个质量持续改进的初始阶段,第一步是要分析当前的工作现状。例如,向浙江省内已开展过试点工作院校借鉴前期的经验,对待解决问题列入本次培训工作计划中作为改进目标试图予以解决。
        第二步,要确立培训目标。根据证书相关标准,与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授课和实操计划,并设置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证书技能知识;
        能力目标:掌握证书技能实操,全方面提升综合能力;
        职业目标:掌握证书对应的职业技能;
        岗位目标及考核方式:根据证书各级标准,对技能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并考核。考核方式实现各主体共同参与、有机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全程考核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证书含金量。
        (二)D阶段(X证书教学运行阶段):根据P阶段设计的目标执行。此过程需各主体共同配合。
        第三步,建立组织保障。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涉及6个主体,即政府、培训评价组织、院校、教师、企业、学生,各主体间责任分工明确、信息沟通流畅、问题解决响应及时将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因此,首先要明确1+X证书制度实施主体职责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政府层面,虽然“X”证书标准的研制、组织考核等具体工作不需要教育、人设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但政府在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师资激励政策和试点期间对培训考务费用的支持是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培训评价组织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关键组织,负责制订证书涉及的各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材资源开发,开展证书的师资培训,建设考教站点、做好考核工作,并协调解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看出,培训评价组织在整个试点实施过程中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院校是试点实施的基本单位,要将每个证书的试点工作当作各个项目去完成,需首先成立项目化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合理安排师资,组建团队,出台教职工参与“X”证书培训和考评的激励政策,让教师团队的积极参与试点工作,确保整个PDCA法试点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师是整个1+X证书培训实施的灵魂人物,因此,必须加强证书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的师资培训后,应积极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考证,以优化教法,做好与学生日常沟通、掌握学情,并考评和管理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企业方是检验证书效力的主体,“X”证书试点期间引起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的热议,而真正检验证书效力的主体应当是用人企业,为提高“X”证书的认可度,行业企业应将实际用人要求和相关技能予以分享,与院校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导师入校培训等,同时,企业也可以积极选派员工参与证书的考核工作;学生的通过率是检验证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学生的职责是通过证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断强化训练,过程中能有效与教师沟通,及时反馈,确保顺利通过证书的考核。明确各主体责任后,建立院校师生与培训评价组织的沟通平台,加强沟通频率,便于及时反馈,相互间建立协调共商解决问题的渠道,确保试点工作有效推进。
        第四步,落实改进措施,对第三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未达目标和各主体的阶段性评价,试图进行纠正和改进,这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落实证书教学考核评价管理工作,包括培训评价组织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教授和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指导老师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学习工作汇报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也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阶段性自评。
        (三)C阶段(X证书教学检查阶段):检查阶段重点对学生X证书考证的最终成绩和整个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第五步,实施过程的监控,对整个培训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例如,学生培训过程中例题的准确率、对指导老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六步,评价改进的结果。试点院校需要向社会公布证书通过率、人才培养质量的报告等,接受行业企业的检验评价。完善试点院校自评、行业专家诊断性评价、培训评价组织的多元评价,通过发现各环节存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问题与困难,进一步解决和改进。
        (四)A阶段(X证书教学总结处理阶段):调研、整理和分析各主体对整个教学和考证过程的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将好的方法和经验带到下一次证书教学和考证中,并改善不足之处,为提升证书试点教考质量打下基础。
        第七步,总结推广阶段性成果。经过之前六步,证书试点人才培养质量管理逐步实现从经验摸索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整个质量管理呈现持续改进,层层细化深入的执行,整体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监控、有经验成果。将成功经验标准化,推广和应用,不足之处,避免再犯,不断优化。
        第八步,优化改进的措施。根据PDCA循环法,质量是持续改进,无限循环提升的。随着“X”证书推广,社会对证书的含金量和期望值逐渐提高,必然会对证书提出更高要求,上一轮没有解决的难题,将按更高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
        四、总结
        通过以上PDCA法构建一个动态、循环的“1+X”证书制度试点人才培养的提升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从应对型质量管理到常态化质量提升的转变。只有坚持问题为导向,加强全过程管理,各主体间共同推进,才能有效开展1+X试点制度工作,不断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证书教、学、考管理呈阶梯式上升,科学规范化管理。为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吴南中,夏海鹰.1+X 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变革逻辑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8:5-12.
[3]张伟,李玲俐.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0):16-19.
[4]王亚盛,赵林.1+X 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13-64.
[5]邓子云.1+X证书制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21,5:20-26.
【课题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市教科规划课题“PDCA法在‘1+X’证书制度试点人才培养中的运用--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立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TGG21044)。
【作者简介】傅嬿霖(1988.7-),女,浙江乐清人,硕士研究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产业经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