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及稳定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付嘉
[导读]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付嘉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摘要: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是提升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工具。就业稳定性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试分析高职院校就业质量面临的问题,从而找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及稳定性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稳定性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各高职院校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就业质量及稳定性对员工个人、企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探讨解决对策,对学校、企业乃至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
        1、离职频率较高。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两个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学生的就业困难,高职院校学生受学历影响,就业较本科生缺少优势。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工难,毕业生离职率高。
        2、专业相关度较低。是否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是专业培养是否达成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度较本科院校略低,学生就业可选择性较少。但室内设计、工程造价、建筑装饰这些专业在就业中优势明显,就业相关度略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3、学生就业整体满意度较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不满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工资较低、工作没有发展前途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不能提供更好的竞争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也存在一定眼高手低,对工作期望过高等问题。
二、造成高职院校就业质量问题的原因
        1、学生追求稳定舒适的就业环境,但自身能力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由于对自己能力有错误的认知,在挑选工作时想选择工资高、轻松的职业,对一些工资较低、挑战高的则避而远之。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人际交往能力较薄弱、对行业没有清晰的认知、自身没有健全的职业规划、对用人单位没有归属感。部分同学刚入职时往往表现的非常积极,但是遇到困难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推诿,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习热情也不够足。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总想靠别人帮助,没有主动解决的热情。只有自身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才能自由的进行职业选择。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敷衍了事的态度,导致在毕业后的专业能力较差。
        2、国家对教育的重视,高校又不断扩招的前提下,历年来不断增长的本专科学生数量。也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增大。企业招聘质量较低与实际情况不符。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高职学生存在学历歧视。如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工资略低于同期本科生,还有些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时间要长于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社会上普遍认为名校以及高校毕业生有着更高的能力与素质,因此频繁的发生淘汰高职院校学生、甚至没有经过能力方面的检测就放弃的情况,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生态。企业在高职院校招聘时,更趋向于招一些服务型或者销售类岗位。

有些为了吸引学生故意将月薪标注很高,但实际学生报到后才发现与当初招聘时所谈条件不一致等情况。
        3、学校专业设置及就业指导不完善。学校的部分课程与学生就业脱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不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技能,导致学生毕业后专业能力非常差、知识不足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这些也都造成学生在进行岗位选择时会有问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仍浮于表面,尚未能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校企结合。
        三、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及稳定性的途径
        1、学校要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方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创建一支强有力的职业指导教师团队,在教学上合理安排规范职业教育内容。将就业指导融入教学过程中去。所有在校任课教师都应掌握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相关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把就业教育融入平时的思想教育中,把思想教育融入就业指导中,将素养教育同学生的生活、学习关联起来。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让高职学生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同时,应设立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岗位,针对我国出台的政策、法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就业心理。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完成自身发展。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全面立体的职教体系,实行完善的校企联合模式,提升高职毕业生在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2、高职院校毕业生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学生是主体,在择业上不能只关注工资高、轻松的职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和评估,要清晰的认清自己的位置。清楚认识职业规划应当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就业不是临时抱佛脚的一举,他考察的是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收获及个人的素养。高职学生作为高考招生的最后一批生源,本身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很多学生不善于学习更不善于思考,导致为考试而学的习惯,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应明确自己的短板,在高职学习过程中不断修缮自己的劣势,提升自己的优势。
        3、社会和用人单位应当给予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空间。优化社会环境,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空间。我国劳动力市场一直存在着“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企业也应当建立健全用人体系,提供公平竞争的岗位环境。完善健全薪酬体系,重视员工需求,平等对待职工,给员工创造一个积极进取的环境。
        四、结语
        近几年,高等院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事关教育、民生的重要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仍十分突出,要不断的探讨问题所在,去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稳定性,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 张春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
[3] 告杨荣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