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飞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一小学 718499
摘要:在时代不断出现新气象和新事物的进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要想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一定要重视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则是学校,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十分重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进行养成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养成教育
引言
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中,尤其是在小学班级管理上,如果一个班级整体成绩较好,班上的学习氛围浓郁,是离不开班级老师的教育和学生拼搏努力的精神的,但是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它需要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明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自己终身受益的。但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比如,家庭观念对学生的影响,班级同学的积极影响,老师教育时的学习方法,当然,还有自身的自律情况。
一、养成教育概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简单直白的一句话道破了教育的内涵,就是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人为塑造,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小学教育,这个阶段是学生各项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有效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自我行为,有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成绩也会稳步上升。作为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养成教育的重任很大部分由班主任来承担,班主任与学生和家长的接触最为频繁,也最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有利于班主任制订每个学生的养成教育策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每个阶段都有其身心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想形成以及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但一些班主任的教育方式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育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如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而且不具备较强的问题处理能力,如果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沉闷和自卑,进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而三至六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逐渐成熟,如果班主任总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惩罚,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厌学和逆反心理。但是,一些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是学生出现错误就惩罚,根本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班主任进行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和学习规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不论是对课堂规则意识,还是学校管理规范都不甚了解。因此,班主任进行养成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首先要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从内心了解到《小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配合班主任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到了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就不用再着重强化《小学生行为规范》了。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时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学生的经历尚浅,缺乏各种经验,且处于心智发育阶段,对各项事务的了解不够通透,班主任需要尽可能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到各种正确的习惯。
(二)注重细节问题,改善不良习惯
在学习生涯中,细节问题是很关键的一点,比如,在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之差,就可以甩掉千万人,所以说“一分”对于学生来说就决定了成败,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有些同学会失去掉那宝贵的一分呢?往往就是因为自身的粗心,不注重细节问题。如在考试时书写不够工整,这些问题如果在平时养成了好习惯是不会犯的。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以身作则,书写时不潦草,强调字面工整性,这样就会慢慢带动学生,让他们更加注重细节问题。并且学会面对学习中的种种困难,避免不良习惯的产生。
(三)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做人,而这项任务的内涵十分丰富。作为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尊敬师长又是我们每天都在提倡的。但是因为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像小公主和小王子—样被宠爱﹐自于心,外化于行。对此,笔者每接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第一节课上向学生渗透这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教育不能一蹴而就,班主任需要从日常小事抓起,将一些小事当成教育素材。单纯的批评说教虽然能起到教育效果,但事例分析法更能让学生灵魂深处受到震撼,促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班主任细心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班级中的问题,利用一些事例,帮助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反复训练,加强学生习惯
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决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优点和自身想要改正的缺点放在课桌最显眼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随时提醒学生要养成好习惯的培养,加强自身的强项,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在此过程之中还要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小学阶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同时也有了部分难以改掉的习惯,要改掉这些缺点,首先得有一个对自身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产生一个好的学习驱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积极进行养成教育,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和方法,持续不断地进行行为养成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严妍.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J].华夏教师,2019(36):90.
[2]叶锦梅.小学班主任管理与教学如何有效结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34.
[3]郁芬.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的措施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