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延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摘要:在专业课程中发展课程思想政治是现今高校体现立德和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探索各种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并将其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可以发挥出大量的专业教师的协作教育。 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于课程启蒙与人文教育能否相辅相成,隐形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产生显形的作用,对课程思想政治能否得到客观的评价等,以此为标准来探??索医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本文也是以此来探究如何将思政课程融入医学专业课程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专业;新医科视域;思政渗透
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变化,诸如医学伦理、医德医风之类的问题通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使国家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大学对医学学校和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在上海开展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为培养医学院校人才提供了指导。 在各个方面结合了诚实与能力的卫生保健人才,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师的责任,也是所有课程和全体教学人员的责任。
一、深入挖掘课程资源
首先,通过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以及知识和能力目标来修订各个专业的课程标准。在讲课的各个方面,教育功能的提高和努力被有意识地视为主要因素;其次,作为医学专业课程教育资源的主要内容,医学专业课程包含了道德伦理、美学与艺术、辩证思维、科学精神、价值观、专业知识、政策和方法、家庭和民族情感等丰富的教育内容;最后,高校必须利用其各种优势,结合每种医学专业课程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名人和事件、社会热点和专业要求,来精炼提取出本章节、本教科书、本学科和本专业、本行业相关的独特教育价值观。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不仅强调解剖学技能的教育,而且强调对学生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医学生责任感的检验审视,这些价值观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为日后的实际操作手术奠定了情感基础。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吴毅认为,“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后要为了谁。”
二、重视专业教师的主动意识和育人能力
在医学专业中,一些教师在课程上进行自我发展,甚至一些专业教师还没有改变观念,对课程思想和政治的理解不足,对积极教育者的认识不足。医学专业课程教师的任务也是发展道德,教师需要有方向、有目的地、积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专业课程的老师与学生有很多联系,学生比较信服专业课程的老师,专业课老师也更有着引导的作用。教师应具有积极,自觉的教育意识,自觉注意教育各个方面的言行,并运用强大的思想、政治和专业能力,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性格吸引力来帮助学生学习和教育,用课程和行动教育学生。
除了要有主动育人的意识和育人的能力外,专业课程教师还应该成为既讲授医学专业知识又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型教师。学校可以应用新师资培训、专业水平培训、“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改革专项培训等来加强师资培训,搭建各方交流与借鉴的平台,加强经费的投入,加强制度保障等,有效加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三、实施科学有效的方法
加强专业课程教育不会将每门课程都转变为思想政治课程,也不会刻意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思政的教育内容。根据医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将教育资源有效、适当地整合到专业课程的培训中。适量、适时和适当的方式实施专业课程教育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和使用各种方法来加强医学专业课程教育。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应强调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或者通过选择不破坏原始教育结构而暗含的相关主题(例如医学伦理和医德医风)来加深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们对意识形态和政治需求的认识。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显示相关的教学材料,并举办诸如授帽之类的活动,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影响和感染,并加强对医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外展活动以及医学专业知识,以实现道德教育的全方面育人。例如,为青年志愿服务、普及急救知识、宣讲药品知识、慢性病社会调查,宣传献血活动等。
四、完善课程设置,以人为核心
专业人才的培训与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密不可分。由于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融合,因此有必要树立同等重视医学专业课程和人文学科的观念,以实现思想和人文学科在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体系建设中的有机统一。因此,可以根据现有的专业知识教育体系,开发和组织四个主要课程组:“思想政治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医学人文与职业素质”和“医学专业技能”,并有序化地形成课程。根据“专业教育计划——各种课程组——具体课程”的三级目标结构,确定各个课程组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指导的目标。“医学人文与职业素质”课程组的价值映射目标主要是通过教育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则,从而使学生珍视生命,以人为本,热爱工作,求真务实。
结语
简而言之,贯彻“思政课程”理念进入专业课程中,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素质,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教育的模式,与建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是基本而一致的。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程教育设计是重点,灵活,多样,交叉调整的,建立具有大思想政治格局的制度机制和培训队伍,是执行效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庞建茹,陈洁.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6):603-607.
[2]胡劲松,雷莉,王渊,张明.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2):1535-1539.
作者简介樊延宏,男,1981.01,陕西富平人,大学本科学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讲师。
全国社会科学发展课题2020QSK036“新医科”视域下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