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王静
[导读] 在当前知识经济和终身教育的新形势下,
        王静
        鲁东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在当前知识经济和终身教育的新形势下,参加继续教育的社会从业人员,其学习目的不仅限于获取学历,更多的是为了“充电”并获取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教育工作人员要研究、关注社会需要,研究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过程中人才培养的规律,实现专业设置、教学和社会培训内容与经济发展、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近年来,面对函授教育的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和招生形势严峻的形势,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保持全校函授生规模继续维持在万人以上的规模,但校内外函授生比例倒挂现象突出,如何才能确保学校为我们制定的经济目标责任制的经济指标呢?这成为我们继续教育学院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两年来,我们结合我校建设综合性大学和服务烟台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实现成人教育与社会培训的互动和双赢,在改革函授教学的同时,加大了社会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鲁东大学继续教育一直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步壮大。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项目、省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专题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公务员自选课程培训、公文写作培训等多个培训项目,受到省内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关注。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山东省旅游行业岗位培训定点单位”和“山东省地税局培训基地”。
        鲁东大学食用菌研究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设有山东省食用菌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学校下设菌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山东省食用菌技术泰山学者岗位,专任教师11人,全部都有博士学位。现设置农学专业食药用菌方向一个本科专业和一个食药用菌专科专业,在校专业学生达430多名。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项,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9项以及烟台市项目2项、教育厅项目2项。团队分为四个研究方向:一是食用菌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藏;二是食用菌的引种、驯化及种质创新;三是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四是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打造成我省食用菌行业本科、研究生的重要培养基地,建设成我省食用菌人才培养基地,力争为省内外培养出一批食用菌领域的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
        鲁东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扎根胶东,面向山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服务大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论述,在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海洋渔业、畜禽养殖、全域旅游、化工、职业教育, 推动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


        近几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金针菇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但是食用菌工厂化相关基础知识严重不足,技术人员奇缺,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食用菌工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等问题在我国也在日益的显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高级研修,为食用菌学习人员搭建一个高端宽广的,能够使其得到先进理论启迪、实践经验分享、生产思想交流和先进技术浸润的绿色生态平台,帮助食用菌技术学员开阔视野,丰富学养,改进思维方式,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思维能力和领导食用菌企业优质发展的能力,为其迈上从经验型人才、优秀人才到智慧型人才、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家型人才“飞跃”的台阶,跨入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家型人才行列提供智力支持。
        研修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形式。通过学习和培训,一是能够引导和帮助学员置身食用菌产业前沿,走进优秀食用菌企业,走近卓越技术科研人员,结识良师益友,切身感受优质的食用菌理论知识,切实学习鲜活的实践经验,深切感悟先进的管理理念,用心品位地域性的先进技术,博采众长,切磋良策,拓展工厂化管理思路,提高工厂化管理能力。二是引导和帮助学员走近食用菌科研大师,领略学者风范,深刻理解食用菌,提高理论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思想的科学性、系统性、深刻性得到提高。三是帮助学员理性总结工厂化管理经验,系统梳理技术性理念,形成体现食用菌本质、符合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食用菌管理思想,提高其思想水平。四是帮助学员准确把握食用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找到产业改进、实现优质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提高其引领企业改革发展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
        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是保障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回顾近两年,我们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工作的情况,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经验:
        一是树立主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作为地方高校,只有主动走出去,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才能有活力,获得双赢的效果。一方面,为地方提供了高校的智力支持,培养了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在地方树立了高校新形象,同时,也锻炼了我校教师队伍,增强了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二是要有踏踏实实干事业的事业心。我们作为学校继续教育职能部门,既然承担着学校继续教育事业,就应该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发展的视野,在这一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应发挥主动性,主动想事情,干事情,干好事情。不能计较经济利益和个人的得失。
        三是要有学校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校党政领导一贯对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服务地方的各类项目给于了支持,很多领导亲自参与培训,我们深受感动。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任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项目,无论从师资还是设备和设施,一切资源都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提供。同时,我校服务烟台办公室还积极协助我们联系培训项目,给于我们直接的支持。学校财务部门也不计较加办班加点,为我们提供服务。我们在协调过程中,从学校各部门到各学院,都能够给于积极的协助,这是我们能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依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