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梁金明
[导读]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学校数量少,
        梁金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学校数量少,所能够吸纳的优秀师资力量也相对匮乏,因此在建设教师评价机制的过程当中存在诸多困难,想要进一步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依托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一方面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小学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进修机会,另一方面保障其教学资源的有序性和科学性,从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本文基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谈教师评价机制研制的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区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前言: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帮助小学教师确立职业规划、实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拓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吸引外来优秀的教师人才,补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以及教学力量薄弱的短板,为当地的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条件,以此来推动教育公平的可持续化实现。
一、教师评价机制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评价机制不合理,所引进的教师学历层次较低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本身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因此在引进教师方面大多会降低准入门槛所,制定的教师评价机制、评价渠道也相对匮乏,这样一来,所引进的教师结构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不仅学历层次低,而且还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在实际开展教学环节当中,无法为学生们提供第一手的教学资源,势必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成效[1]。
(二)评价机制不科学,导致教师的人员流动性强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本身人口基数小,学校数量有限,再加上学生们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语言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引进小学专业教师的时候,如果为其提供的教师评价机制不科学和或乏严谨性,一方面会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会打压其工作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教师人员流动。
(三)评价机制不严谨,教师缺乏必要的科研能力和信息化能力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小学教师除了承担着必要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当地的小学生们开阔眼界,本身具有减小教育差距的重担,但如果教师评价机制欠缺,势必会引发小学教师丧失大量的进修机会和对外学习机会。这样一来,教师本身的眼界不够开阔,科研能力水平停滞不前,信息化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技能也存在严重欠缺的问题,难以承担以上重任,所培养出的人才也会与时代格格不入。
二、基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机制研制措施
(一)夯实评价的思想体系
        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校当中,想要进一步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就要事先搭建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其前提就是确立评价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求教师能够了解当前与教育相关的国家政策条例和法规;其次,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的教育管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等相应的知识;最后则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地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系统发展的现状,然后依照这些现状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以及个人发展规划,以此来评价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成效等,进而为促进个人的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2]。
(二)进一步落实评价内容
        首先要落实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其中要侧重于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文化素质、劳动态度以及政治修养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评,考察其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否能够基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强效的教学方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是否会体现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心理素质评价的模式,可以要求教师之间相互测评,也可以自评的方式为主,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其次,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包括评价教师的情感态度、课外活动策划能力、辅导学生课业的能力、备课以及上课的技能等。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可以按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发展的规律来进行自主化教学,评价模式可以学生的问卷反馈来进行,也可以由专业的测评督导员来随时抽查。
(三)有效完善评价效果
        效果测评是一种相对评价的模式,主要体现的是教师教学能力是否达标,其相关内容包括学生成绩的提高率,要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和心理诉求来制定更为科学化的教学任务,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成绩。其次是要求教师达到教学任务的巩固率。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生数量少,再加上家长们对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因此,学生会存在中途辍学的情况,要求小学教师能够将控制学生流失作为重点,主动地关爱和促进学生,防止贫困学生轻易放弃学习。最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校也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对应的薪酬待遇,一方面要提升薪资标准,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相应的评价渠道,以便有效夯实评价的效果。
(四)科学运用评价结果
        教师评价机制的研制本身要求教育评价的过程能够体现教育活动的成效。除了要完善评价机制之外,更应该有效地落实评价结果,一方面及时反馈,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分析,找出当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流失的关键,以便于更有效地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本身可以结合半年度和年度工作来提出相应的评价机制改进意见,优秀的员工要及时予以鼓励,以便于为后续的教育决策提供更为现代化和合理化的意见信息,从而有效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的落后现状[3]。
三、结束语
        基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机制研制,要求学校一方面能够出具更为合理的教师评价方法,留住人才,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薪资待遇;另一方面也应该有效督促小学教师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情况以及当地的教育资源来科学地完善教学能力。在确保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基础之上,可以改善当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的落后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落实先的评价机制,以此来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许昱钒.新时期小学教师评价机制的改进与创新[J].考试与评价,2019(11):157-158.
[2]周钰弘, 李文勇, 佘洵,等. 基于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社区文化营造对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业, 2019, 000(014):190-191.
[3]尚云.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成长产生的心理问题研究及对策[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20):0125-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