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张艳华
[导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系统的地理知识,
        张艳华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    山东 潍坊 262600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系统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进行补充和强化,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分析课堂提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探究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引言:核心素养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不同,在地理学习中,不但要学习细分化的知识,还要构建系统的知识网,将知识点相互关联,学生只有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才能将其应用于实际中。然而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构建系统的知识网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地理素养发展。
一、课堂提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知识点繁多,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细化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块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将不同地区的内容进行对比,形成系统的知识认知,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1]。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还要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将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有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精心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课堂提问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和探究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性问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并且要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问题,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例如,在“行星中的地球”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地球位于宇宙中的什么位置?与太阳的距离有多远?地球和其他行星有什么不同?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地球生命体具有哪些特点?利用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对地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树立学生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想,此外,教师还要设计拓展性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积累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对地理有更加深刻、系统和全面的认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特点相结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例如,在“地球上的大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案例,如雾霾、全球变暖等,设计对比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整合教材内容,设计综合性问题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其中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不同体系之间又互相交织和渗透,注重现象与本质、地理与事物、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综合性问题,提高问题质量。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联系,根据现象探究本质,明白时间与空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够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探究事物的发展方向,理性分析事物的变化趋势,从而对未来地理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表面现象。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分析未来趋势,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城市规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整合,设计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某一个城市商业中心、建筑布局、功能划分、道路安排、环境治理等知识,对这个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进行纵向的分析,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影响城市规划的要素,如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通过设计综合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三)注重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问题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刻板地进行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如果融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则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问题,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还要围绕学生设计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问题个性化,独特化,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使地理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此外,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等高线地图”的教学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等高线地图的教学,讲解等高线与地势的关系,让学生观察这些等高线图的区别,了解不同地势形成的等高线图特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再展示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形和地势,让学生先观察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再将其绘制成等高线图,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比如部分学生地理基础较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地形图,让他们分析这些地形图的共同点,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再进行等高线图的绘制,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思维来自疑问。教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解答问题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但是深思细想,这种应答大部分还是被动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在教授知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要求学生对老师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能就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自己设计问题,这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也是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很好途径。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学生去质疑,并通过师生活动来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说“读书无疑者,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注重因材施教,设计出具有合理性、综合性以及个性化的问题,以此增强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霖.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8(02):20-20.
[2]贾小云.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探究[J].学周刊,2019(36):115-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