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理论对行为治疗的贡献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周维新
[导读] 学习理论和行为治疗虽是心理学的两个范畴
        周维新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  甘肃兰州  730021 )
        摘要  学习理论和行为治疗虽是心理学的两个范畴,但二者在实践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彼此吸收。行为治疗技术利用学习原理治疗各类神经症和不良习惯,并有着巩固的疗效。因为学习理论的研究结果极大地支持了行为治疗的发展——从理论到技术,为行为治疗的诞生、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  学习理论 行为治疗 贡献  
        学习理论和行为治疗是心理学范畴里的两个不同分支,然而在实践中它们却早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彼此吸收,尤其是学习理论,在行为治疗的产生、发展中,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一、行为治疗的科学基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指描述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条件以及影响学习的因素的学说。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提出了各种学说、理论和原理。这些理论一般可以分为:
        (一)刺激——反应理论
        这个理论是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或习惯的形成,认为学习是自发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二)认知理论
        这种理论一般认为学习是一种组织作用,是对情境的认知、顿悟和理解。是知觉的再构造或认知结构的变化。
        (三)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在社会环境中可能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进行模仿学习,而且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习得的。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和“学习者中心”。
        尽管各流派及同一流派里不同的心理学家们对学习的许多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分歧,各持己见,但纵观所以的学习理论, 有四种:经典条件学习、操作条件学习、模仿学习及认知上改变。现在的行为治疗技术就是以这四种理论范型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它的理论基础的。
        1.经典条件反射。这是俄国学者巴甫洛夫提出的。在巴甫洛夫严密的实验条件下,铃声(条件刺激cs)与肉粉(五条件刺激wcs)多次结合,原先只由肉粉(wc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wcR),现在铃声单独出现也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CR)。这就是说,当CS-CR之间形成了巩固的联系时,学习就出现了。我们可以说,在此情境中,狗学会了听铃声,也就是狗学会了对条件刺激(铃声)作出反应(分泌唾液)。
        2.操作条件反射。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在他精心设计的“斯金纳箱”里,把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白鼠偶然踏上操作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杠杆,直到吃饱为止。这时我们可以说,白鼠学会了按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在操作条件反射中的学习,也就是操作杠杆(S)与压杠杆反应(R)之间形成固定的关系。
        3.模仿学习,又叫观察学习。模仿学习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在社会环境里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的。以上三种学习观尽管在解释学习的具体方式上各有不同,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又有相似之处。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它们强调的几个学习特点:
        获得——它们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条件反射,操作学习,模仿)而获得,无论是适应性行为和习惯,还是非适应性行为和习惯,都是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习得的。
        消退——已经形成的行为和习惯可以通过外控制而消退。模仿学习里的抑制效应即观察者看见了示范者因某种行为受到惩罚而压抑自己身上的同类行为。利用消退原理,治疗者可以消除病人或儿童的不良习惯。
        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都叫强化。三种学习观都非常强调强化在行为习得和消退中的作用。经典条件反应里的无条件刺激实际上起到了强化的作用。操作条件学习里的反应正是在食物的强化下学会并固定下来的。斯金纳强化理论一直是他学习论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模仿学习里的“代偿性强化”也是解释抑制——去抑制的根本原则。在行为治疗中。强化对于消退病人的不适应行为和塑造新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恢复——已经消退了的行为还会恢复,无论是条件反应里的自然恢复,还是模仿学习里说的去抑制效应,都指出一些已经消退了的反应能够在原先的实验条件或间接强化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以攻击行为为例,攻击在许多场合中都是受到惩罚的。是社会所不允许的。看到电视上被作为英雄人物的攻击行为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同样形式的攻击行为。这些攻击行为并不必然是新的反应,孩子以前就知道攻击别人,如打骂他的小伙伴。孩子的攻击行为表现是因为受了电视上的攻击行为的影响,因为攻击行为在电视上获得了奖励。恢复形象用来解释在行为治疗中,患者的非适应行为经过治疗或矫正后为什么还会出现反复以及为了避免这种反复现象而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最恰当不过了。
        以上四点是这三种学习观共同强调的几个学习原理,它们对解释一些异常行为的成因及治疗和矫正异常行为的技术和方法都提供了非常实际而有用的帮助。除此之外,经典条件学习里提出的泛化现象、辨别学习;操作条件反应学习里提出的行为塑造、强化方式和程序;模仿学习里的示范效应、诱发效应等等都同样为行为治疗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帮助。
        二、学习理论对行为治疗的主要贡献
        当前,关于行为治疗的技术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问题仍是研究者和治疗者争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本人认为,尽管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准确的量化了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行为治疗的产生、发展的历史中,无论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对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关于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在近几十年内系统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的形式。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是以疾病或变态行为形式的理论模型为基础的。例如,最常见的医学模型将人的变态行为看作症状,这些症状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生理过程的病理变化,因此,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那些内部的病理变化。行为治疗是根据行为理论或学习原理,改变、减弱或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的治疗体系。因为这种治疗模型认为:人的变态行为就是他的心理病理变化本身,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或者至少要显著地减少经常出现的不受欢迎的行为。治疗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阳性强化法和消退法、代币券制度法、厌恶法与奖励法、模仿法、满灌疗法、自我管理技术等等。
         
         
        总之,行为治疗技术利用学习原理治疗各类神经症和不良习惯,并有着巩固的疗效。与其他心理治疗技术比较,行为治疗似乎略胜一筹。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学习理论。因为学习理论的研究结果极大地支持了行为治疗的发展——从理论到技术,为行为治疗的诞生、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2]莫里斯·L·比格,《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3年
[3]张伯源,陈仲庚,《变态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4]张雨新,《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技术》[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作者简介:周维新(1964-),高级讲师,本科,男,在数学教学及青少年心理卫生健康领域从事相关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