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坚土
浙江省象山县第三中学 315700
摘要: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运动参与的提出强调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体育教学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和个性化发展,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笔者思考就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活泼,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以生为本;运动参与;学习调查
新课标近年来不断进行了完善和修订,更要强调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育核心素养也强调要让学生积极的活动起来参与到身体练习之中(运动参与)。运动参与不仅仅是利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煞是热闹,学生也确实按照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热闹的情感参与和活泼的身体参与,但是,这种现象却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学生的主体参与就是局限于身体参与和情感参与吗?倘若我们在设计体育教学时一味陶醉于设计热闹的教学氛围,忽视对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的研究,课堂教学可能就会陷入新的误区。诚然,体育教学热闹是比沉闷好看,但是,体育教学毕竟不是为了好看而设计或存在的。热闹是外显的,教学却是内在的;体育教学是一项育人、育体、育心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参与也不仅仅是身体参与、情感参与。教学活动中追求新鲜,刺激学生一时的好奇心其效果是短暂的,让学生在不同主体参与层次中感受教学活动的快乐,才可能形成持续的学习热情。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县部分中学高一学生52人、高二55人、高三58人。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其中高一60份、高二60份、高三60份,回收问卷1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89%。
2.2.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看有关文献资料,获取有关信息和理论依据。
2.2.3数据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常规的归类统计和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参与状况的调查
在对体育教学中学生按教师意图认真参与练习的调查中显示:总是或经常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身体练习的占32%,而有时能和偶尔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分别占58.3%、9.7%(表一)。说明大部分学生参与教学的投入程度还不够。
3.1.1身体参与的特征及意义
身体参与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是体育生物学功能的表达形式。有效的身体参与是促进身体健康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3.1.2促进学生身体参与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因素,调动学生身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身体练习组织得更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
首先,身体练习的安排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适应性规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合理安排身体练习,使学生身体参与的练习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适应性规律。研究表明负荷强度小于50%时,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时容易损害身体健康。一些公开课上,学生为配合教师上好课,不断进行着大强度的游戏练习,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却在损害着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身体练习的安排要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迁移规律。安排的身体练习的程序设计应本着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原则,使学生在每个练习中都能看到或体会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让学生跳跃不同高度的皮筋以确立其跳过的原始高度,然后通过正向助跑摸高、正向助跑越过皮筋、斜向助跑越过皮筋等教学手段的运用改进助跑起跳技术,再让学生跳跃不同高度的皮筋,使学生在练习中看到或体会到自己的进步;通过助跑起跳摆动腿踢标志物、助跑起跳跳跃高度倾斜皮筋、助跑起跳跳跃两根有一定宽度的皮筋等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改进过杆技术,再让学生互相比一比,使学生在竞赛中看到或体会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第三,身体练习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要有多样性、趣味性和新颖性。课堂上,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方法,如交替使用游戏、竞赛、讨论、情境、表演等,从而使学生不断感受新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3.2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情感参与状况的调查
在对学生情感参与的调查情况中显示:只有53.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总是或经常体验乐趣、体验成功,而有时能和偶尔能体验到的分别占35.2%、11.6%;有22.6%的学生能感受到教师运用情感因素来优化教学,有时能和偶尔能感受到的分别占49.1%、28.3%。可以看出,教师较少做到以情优教。
3.2.1情感参与的特征及意义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割,也不能互相代替。它们或同步、或交叉协同的过程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并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如何诱发并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参与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渗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真正投入参与过程的前提条件,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3.2.2促进学生情感参与的方法
课堂教学必须为情感的碰撞、交汇、化合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教师应积极诱发和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参与。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诱发和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参与。
第一,以知育情。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所谓知之深,情之切。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并使之体育教学巧妙结合,以此构筑学生的情感基石,从而达到知情结合、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的教学境界。
第二,以情动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寄情于生,寓情于教,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感染和激励作用,导致师生情感同起同伏,有机交融。
第三,以境激情。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在吸引学生探索求知的同时,激发其丰富的情感。
第四,以趣生情。能够不断给学生带来新信息,满足他们好奇的新颖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到欢乐、成功、满足。
4.结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不同层次的主体参与的热情或欲望,让学生进行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就体育教学本身而言,激发学生在教学中主动的进行身体参与、情感参与是体育教学基本特征,也是我们进行有效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进行思考和突破。
参考文献:
[1]季浏 胡增荦 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CIP]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 闫承利 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C]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