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与课程相结合促进教学整体发展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杨婷
[导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杨婷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计算机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各个学科的世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结合
        普通教育的整体改革,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是一门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计算机教学的要求、内容、方法、手段、形式间的纵横联系,需要整体观念的指导,需要注重整体效益。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它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教育方面显示了现代媒体计算机技术最优化的功能。
        下面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运用计算机技术,加深感知,促进各门课程的掌握。
        教学过程有时候是一种很抽象的过程。它大体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几个阶段。其中感知教材,即充分感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形成生动、完整的表象是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促进理解、深化认识的必要前提,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感知材料越丰富,越明确,获得的概念才会越清晰、越深刻。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事物的大小、远近、虚实、快慢、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有利于再现其它直观手段难以展示的教材中的有关形象,以提高感知成效,能够加深对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的理解,运用电教手段来促使学生感知的正确、丰富,让学生觉的更有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即探究式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习任何一课时,绝大部分学生对所讲知识都没有过感官上的认识,只是根据文字去想象,如果用到计算机技术,下载直观的实物图片,并给出信息词,几分钟之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复述,课堂效果很好。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复杂的、抽象的、不常见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的浅显的、动态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配合,通过自己或与学生们的协作解决学习上的难点。


        三、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大课堂语言流量及容量,从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用从网上下载的或是学生操作中的图片导入,学生们兴趣大增,既学习了相关知识,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了话题;在教学中我用实物投影,让同学们了解所学课程当中某些东西的只管形象,这样不仅增强了感官认识,也为理解做了必要的知识的铺垫。而这样的效果是以往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课前教师可把准备好的图文声像资料做成网页,让学生运用计算机手段自主学习,丰富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有限的知识扩展到由课本知识点向无限的知识空间发散,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与获取,激起学生强大的求知欲。
        同时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信息素养,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进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最终归结为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计算机技术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网络还实现了语音、语调、神情、体态语、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最佳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的表层和内涵间关系的细致体会,而且通过对各感官的刺激,也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该门课程。
        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结合不等于混合,要把网络用在刀刃上。过多过滥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直观性,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把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努力探寻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都有优势,也都有弊端,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其不可替代性的一面,但它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要深刻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牢牢掌握教学目的和难点,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以便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继承它的优点,同时要进行补充和提高。不只满足于将它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而应该明白,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像黑板粉笔一样,是自己的一种教学工具。
        结语:我们应该在教学发展上继续探索前进,适当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课程相结合,促进教学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宝荣.计算机教学设计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2]孙俊逸.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