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红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民族初级中学 广西百色 533199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这一目标,任课教师需要革新教育指导理念,优化创新授课模式,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使其得以全面综合发展。本文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道德情感教育;措施
引言
就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而言,课堂讲解效果并不好,学生未能获得正确且及时的教育引导,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任课教师所设计的课堂讲解内容,与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严重脱节,加之教师使用的授课模式,过于模式化、程序化,未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进而使其难以通过课堂学习,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识。而初中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要想有效缓解此种问题,其首要任务就是革新教育指导理念,优化创新授课模式,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还要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情感的引导作用,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进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升华,并重视起教学艺术的改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起远大理想。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任课教师通过联系课程内容,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氛围,可在正面情感的帮助下,对学生加以正确地教育引导,并能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具教育意义,而学生也能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情感教育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去探究知识、思考知识,并能在实践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快速形成核心素养,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用情感教育来感化学生,可培养其热爱生命、明辨是非的良好品质。在实际讲解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程内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还要在情感教育作用下,使他们逐步形成创新精神,树立起远大理想。除此之外,开展道德情感教育,还能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使其得以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发挥情感引导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是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借助生活元素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思想认知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产生浓烈的探究欲望,当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后,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保障,教学目标也能快速达成。具体到实践中,任课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丰富其情感体验的前提下,使他们及时了解社会最新动态,此举可帮助学生积累多方面知识,也能使其学习能力得到强化。以《情绪的管理》这一章节为例,任课教师在讲解期间,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因情绪管理不及时、不正确,而造成不良后果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前提下,教师还可激励学生回顾以往生活,阐述自己管理情绪的经过。
在学生完成研讨探究后,教师就可引入教学重点,具体讲解青春期情绪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并从情感角度出发,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调控情绪的有效策略,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不断强化,其思想认知水平也能实现质的飞跃。
(二)注重教学艺术,巧设教学情境
基于道德情感教育要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授课形式进行优化创新时,任课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材文本内容,使其主动地去探索、研究,还要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合理安排讲解内容,并对其进行整合性研讨,在此前提下,依据课堂讲解重点内容,营造多元化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授课情境,重视起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良好的授课情境中,踊跃参加实践活动,并为其提供自由的实践平台,通过采取此种全新的授课措施,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促进学习有效性的逐步提升,也能促进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任课教师在讲解《网上交友新时空》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虚拟的网络交友情境,由教师化身网络上的新朋友,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态度,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相处关系,最终与其成为好朋友,这样一来,学生再面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也会欣然接受。在此过程中,若有学生出现走神情况,任课教师不可直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要认识到学生群体存在个体差异性,所采用的教学指导方法,切忌千篇一律,而是要有指向性、针对性。教师只有运用适宜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才能找到其出现负面情绪的根本原因,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与瓶颈。
(三)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升华
道德情感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鉴于此,任课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加大对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以便于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而在活动期间,教师应找到恰当的切入点,由此引入课堂讲解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教材文本知识的理解,使其情感得到深层次地升华。具体而言,在《服务社会》这一章节的讲解过程中,任课教师可组织学生举办志愿者活动,通过带领其到敬老院、孤儿院等场所,进行志愿活动,以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在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演讲、作文、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并在班会活动中进行展示,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予以其适当的表扬肯定,对于表现稍逊色的学生,应对其加以鼓舞激励,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获得全面综合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一项教学任务。鉴于此,任课教师需要从教学艺术、实践活动、情感引导等方面入手,由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冯辉龙.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21(16):97-98.
[2]朱文英,漫柏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8):169-170.
[3]于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巧妙融入分析[J].考试周刊,2019(33):138.
[4]王爱平.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