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志愿 章春园 指导老师:郭萍
汉江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442000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任务是健康第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运动兴趣,根据新课改标准要求教学不是紧扣教科书,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尤其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户外进行教学活动打破室内课堂沉闷气氛,从现实生活中寻求体育乐趣。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从生活化教学概念入手,提出体育生活化教学策略,突出了体育教学水平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特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走进生活和融入生活,和谐统一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的满足,并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了解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生活化的重视,并通过发展改革体育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全面成长。目前大众体育教育价值更多的是聚焦在其体育锻炼的功能性上,通过促进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使体育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家庭和社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实际教学过分重视生活化而忽略体育学科特点的不平衡,促进有效开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又具有鲜明的体育学科特点的改革转型,发展学校体育文化、社会、个性三个维度全面统一。
1 传统教学模式与生活化教学
1.1 传统教学模式
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也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的教学,教师满堂灌没有给学生充分练习时间,轻忽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主要通过动作技术的掌握来安排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教授技能时以课时计划某一运动项目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单一,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和强调动作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训练,完成教师规定的内容,课程训练枯燥没有新意,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就对此运动技能失去兴趣,每节课按照“注入式”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学生会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教师任务,没有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项目的乐趣。
1.2 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以社会生活为根本,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和发掘体育教学素材和情境,将其与体育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效率。”[1]生活化教学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体育活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背景下学习和发展,生活是体育教学生活化教学的主要核心。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生活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学不仅仅以完成课程任务为目的,教师向学生教授运动技能的同时,采用贴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兴趣为目的。体育运动不只是课堂任务,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体育学科生活化的发展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教师教学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习源于生活。
2 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把学生发展需要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在生活情景的创设下学生掌握基础动作技术,教师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教材选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体育游戏,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娱乐项目在体育游戏中展现出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在生活场景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学生深刻意识教学和生活是一体化的,巧妙把生活中的常识运用到学习中,能够通过教学联系到生活实际生活中,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发展使学生较早的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彰显了体育教学价值。在开展体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参加各项活动的主体,与教师是平等相处交流的关系,教师融入到学生这个大集体中,引导学生展示出内心生活向往,结合学生对课堂的追求展开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提高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3.1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学校体育中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要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根据生活练习总结归纳,但又不仅仅只是贴合生活实际,也应当超越生活。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即教育,将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两者是统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理解运动技能难度较大的动作时,除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外,大多都会以生活中的某个现象作为例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融合生活背景,创设生活情景,巧妙地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使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学习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核心所在。选用游戏、比赛和发展素质的其他拓展练习进行教学,结合现有生活环境场景合理利用,比如摸高练习,学生在相对平稳安全的地方进行摸高练习,提高学生的弹跳力,教师强调可利用摸树叶的方式来锻炼,学生在课堂外看到可以增强弹跳力的生活场景都可以就地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 场地器材生活化
体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场地器材的布置,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条件较为艰苦的学校没有完整的体育器材,甚至一些地方学校体育场地都不完善,所现有的器材不都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通过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废弃物品,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加以合理利用,也使学生树立环保节约意识,在生活遇到可利用物品能够善于创新开发新玩法。例如学生喝完的饮料瓶洗干净后可以放沙等一些重物进去,学生在练习摆臂动作时一边握住一个可以加强手臂的力量,以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在径赛类项目中摆臂与抬腿紧密结合,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在体育教学中变废为宝,合理利用更好的发展学生素质能力。
3.3 教学手段生活化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手段,使每一位学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创设真实的开放性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生活的角度构建中小学生教学过程的安排,具体可从生活的技能知识、生活的过程方法以及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设计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手段,学生教学课堂在生活中愉快进行,体育运动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学生通过教师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锻炼。
结论
体育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学习中的运动技能知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完美结合,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提倡学生积极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场地器材、教学手段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发展学生运动兴趣,促使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积极主动、热爱体育运动的锻炼习惯。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终身体育生活观念,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突破未来生活追求。
参考文献:
[1]王莉敏,王勇.生活化教学:体育教学的出发和归宿[J].教学与管理,2016,(30):95-97.
[2]王冠英.试论中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3,(18):82.
作者简介:寇志愿 男 1999年5月 汉 湖北秭归 本科 本科在读汉江师范学院 体育教育。
项目基金来源:汉江师范学院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S202010518019
指导老师: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