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郎裕
[导读] Java程序设计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郎裕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431)
        [摘要]Java程序设计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设计了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分析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Java授课教师提供有益的帮助,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摘 要 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基于Java 语言课程,采用项目教学、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等方式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结合课程的授课经验,设计了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分析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点到面,扩大到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中,任课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潜力,将潜力转化为技能,助推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人职匹配的工作。
        关键字: java程序设计  就业导向  实践教学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对 Java编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许多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开设了Java 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并将其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因此,如何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校 Java 授课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2019年 2 月13日,国务院政府网站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
        职业院校的大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再次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就业。然而,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并且学校的教育体制结构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学生毕业后发现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因此,应届毕业生找到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2  Java 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学时仍然占很高的比例,这使得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以理论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1]。 实践学时的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面向对象的理论知识,以至于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无法下手,进而对实践课程产生 了排斥心理,编程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2)过度依赖于IDE工具。IDE工具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在项目管理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直接将 Eclipse、NetBeans等 IDE工具作为开发工具,这种做法可能会使学生将精力花在IDE工具的学习上而忽略对 Java语言本身的学习,也可能会造成学生对IDE 工具的过度依赖,导致其在脱离IDE工具进行程序设计时,经常会犯一些语法错误或书写错误,比如将关键字首字母大写,使用中文分号作为分隔符,忘记写主函数的形参等,而大部分学生经常发现不了这些错误。
        3)缺少合适的实践教学资源。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水准 Java人才,Java 教师需要对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更详细的讲解,教授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学生也需要进行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而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难以与教学进度、教学知识点完全融合,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难以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点[2]。
3  Java 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举一些与社会、企业需求相关的例子或者讲一些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级大赛等相关的试题,使得学生对Java 语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手机游戏、网页中的插件等Java 语言的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 Java在现实中用处很大,必须学好。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由"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由"教师教"和"教师提问学生"转换成"学生提问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增加总学时,同时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检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目前有的高校已经将Java程序设计课程分为Java初级和 Java高级两部,分两个学期进行。将课程总学时增加到112 学时,其中 Java初级64 学时,Java高级 48 学时,并将这两部分中的实践教学学时比例提高到 50%。同时为了全面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分值在课程总分值中所占的比例也由 30% 提升到 50%。
        3)项目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每个重要知识点都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甚至练习开发一些小项目,掌握一些开发项目的流程(项目的需求分析、编码、运行、检测、编写系统说明书等),进行成果的验收、考核。这一过程很重要,必须严格对待。当然,面对学生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辅导。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另外,教师要通过抽查和提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3]。
        4)Java 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初期,比如 Java初级阶段,在实践环节中将 Editplus、Ulra Edit 或记事本等作为开发工具,在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错误提示修正程序中的错误时或在 Java 高级阶段,讲授如何使用IDE 工具进行程序设计。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程序改错能力,督促学生多练习多总结,在笔试环节也可以增加程序改错题。
        5)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Java 教师可以按照讲授的内容编写实验指导书,通过设计大量有针对性的实验帮助半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Java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中,进而优化实践教学的水平。另外,为了使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一个全面总体的理解,授课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具有趣味性的综合性大作业,将其作为实践考核的一部分[4]。
6)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已经与多个实习基地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课程设计,综合实践,实习等环节开展深度合作[5]。Java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积累实践经验。
4 结束语
        选择 Java 语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试点,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在平时的项目训练中多鼓励他们,强化项目训练,将他们的这种潜力真正转化为一种技能。因此,设想在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中,如果学生仍有类似的技能,并且这种技能一直保持下去,在学习中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就可以相信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很有可能与专业技能是相匹配的,而且在工作中做得会更好。若将这一结论制作成一个职业规划识别系统,每个学生将会根据这个系统,很清楚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并能为之努力、奋斗!
        2019年4月 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这对加大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宪平.《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8,34(12):182+168.
[2]贾敏.依据人职匹配理论透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9919):49-52.
[3]邱珊.《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碎片化研究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3):65-67,74.
[4]高贤强,吴刚,陈立平.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个探索与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3(20):28-31.
[5]谌卫军.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07):23-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