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胡美玲
[导读] 正如古人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胡美玲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印山民族小学554000
        摘要:正如古人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借助情感因素直击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完成美好心灵的塑造。同时,通过情感教育这一途径,还能使得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最终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实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情感教育
引言
        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的享受,收获独特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实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太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完善,导致无法对自身的情感和行为进行恰当的控制,甚至无法准确的判断事物的对与错,所以必须注重小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辨别是非和对错。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学科,通过对情感因素的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情感教育的意义所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分辨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防止学生因为判断失误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恰当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所以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实现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其次,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和人格特征没有得到完善,这就导致学生很难从客观的角度去判断事物的真假对错,同时对某一事物产生自己的看法后很难改变自己的观点,如果出现错判的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特征的发展。所以说,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特征,促使学生实现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再次,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把控能力。最后,情感教育的渗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也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情感教育与语文课堂的有效结合,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内心想法,便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品味词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中蕴含的情感进行仔细的推敲、揣摩和品味,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仔细的琢磨,品味文章中字词含义,使得学生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阅读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刻的理解,感知水泥道的美,教师就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了勾画和圈点,引领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引领学生在品味的过程中,深刻感知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具体来说,针对文章中“明朗”“亮晶晶”“闪着雨珠的叶子”“印着落叶图案的地毯”等词语,教师就引领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对其进行揣摩和品味。如此一来,学生在重点词汇的品味中,就会对文章中蕴含的美进行深刻的感知,最终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将情感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促使情感教育顺利推行
        教师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情感教育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多种环境下受到情感元素的熏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到实践活动中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更好的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我国现阶段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的资料,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环保知识;另外,也可以成立环保小组,让他们对校园垃圾处理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措施;同时也可以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情感上有真切的体会,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以情境教学丰富语文课程的情感氛围
        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容易被生动有趣的内容所吸引,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那么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方式,来营造生动有趣的语文课程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学习。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问题的提出、有趣内容的融入来构建教学情境。但是,教师也要根据语文课程实际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回答的课程问题,让小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挑战,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语文课程知识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学情的分析工作,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学习能力,从而知道学生能够接受哪种程度的语文探究问题。此外,教师还要结合适当的语文课程内容、情境图片来营造有趣的课程情境,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与探究能力。
        以小学语文课文中的《金色的草地》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入手,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文章给人带来了哪些大自然体验?文章主要表现出了哪些草地颜色的变化?金色草地与我们生活常见的草地有哪些不同?”通过问题的导入,学生可以跟随问题走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体会作者笔下草地的情景,并理解草地给人带来的感觉,进而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这样的情境创设,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既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朗诵相关的课文内容,并在学生朗诵过程中融入一些情境图片,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金色草地”的含义,进而使得语文情境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和有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教育,还要从情感教育的特点出发,多角度、多方面地实现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获得价值观、人生观的正面导向,实现思想、情感的丰富与健全。教师要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特性,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行为修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心智成熟,让学生善观察、善理解、善言语、善体味、善动情,具备一颗玲珑之心,实现心灵与精神的净化与升华。
参考文献
[1]林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0(29):26-27.
[2]陈金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96.
[3]苏迎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初探[J].名师在,2019(32):39-40.
[4]李智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散文百家,2018(06):228.
[5]李桂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新课程(中),2018(05):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