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与学生沟通艺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盛楠
[导读]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
        盛楠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菜园小学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以满足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要以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言行,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让学生接受你,承认你,喜欢你。这样才会更好地开展你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某刊物上有这样一个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学生喜欢"能让学生课堂上充满欢乐,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有广博的知识,在授课时旁征博引,让学生有兴趣,长见识;敢于在教学中独辟蹊径,用全新的风格授课;漂亮、帅气、充满时代气息;与学生如同好友,给学生生活和学习上以无私的帮助,学生乐于把自己的真心话对他们说;性格奔放,对学生有时有些苛刻、严厉,可是,他们对学生是真心喜爱,有时又会做出令学生感动备至的举动来;脾气好,对学生从不发火,总是用亲切的话语,真心的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些老师。在提倡学生个性张扬的今天,当个老师真不容易,大多数老师都是这么说的。从学生的要求中也可以看出,时代要求老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还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体育教育的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个年轻的体育工作者,我想首先是要如何让学生接受你,承认你,喜欢你。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真诚实意"爱"学生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不管你是教哪门课的老师,还是哪一类型的老师,始终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起码的要求。学生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师爱能营造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少一些批评、埋怨,可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和感激,进而去追求成为老师所导向的人。所以教师必须真诚实意"爱"学生,这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首备条件。
        二、体育教学活动中“一碗水要端平”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有其思想,虽然不成熟,但是其思想是原始的,纯洁的,善良的,可塑的。他们渴望得到如大人的待遇。我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赖的,但往往却因为我们自己,构建起彼此之间的无形枷锁。要深入理解学生、耐心、热情地关怀学生,平易近人与他们作朋友是最好的方法。你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小大人们"。教师与学生谈话,居高临下,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一味的批评,都会导致学生的厌恶情绪,害怕你,远离你。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爱心感化他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接受你、信任你、喜欢你。这样在相互尊重的情形下,在和谐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语言方面措词:如:你真笨!你根本不是学习的料,长大也成不了什么气候。长大就靠体力劳动谋生吧。你这样怎么对得起父母。我看你这辈子算完了。你真是无可救药。闭嘴,我不想听你说!你不要说了,烦死我了!碰到你算我倒霉。你别在我们班上混,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我替你害臊。

你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等等!这些语言伤害力极大,由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可都会让学生自尊崩溃,心灵受到创伤,或者说从此留下烙印,关闭沟通之门,使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结果不可想象。这就是你教育的失败,也不能成其为人师。
        三、体育教学中注重运动兴趣的培养
        要学生喜欢教师,教师要做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有兴趣了,才会对教师有意思。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需要、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产生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甚至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这些紧张心理状态就会转化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
        学生的学习是有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最有效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及学生的自身需要;二是,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娱乐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是,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四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体育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才积极主动而有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新颖性和情趣因素,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偶发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寓教于育,育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并使之不断品尝到"智力劳动的成果"。当侧重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时,可适当采用集体的竞赛游戏,以促进学习态度与情感的补充。当侧重于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时,可增加示范性等多种引导地基础上,采用多种辅助器材的练习或改变难度的练习来帮助体验动作。可让学生观看别人的练习或表演,经观察思考后互相评论的方法,或适当引入音乐伴奏来诱发学习情趣。
        四、恰到好处"评"学生
        评价学生也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一个途径,应从体能、知识、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也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形式有师评、自评、互评。学生存在着爱表扬怕批评的强烈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可使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言行避免粗暴;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
        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思想必须要落到实处。学校开设的体育课不仅要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要增进心理健康,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增强自身素质、自身修养,用言行去感召他们,真正做到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健康、快乐的成长,做学生喜爱的、尊重的好老师。这样才会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使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