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浙江省平阳县实验中学
摘要:现代教育形式下,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语文教学需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指导,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运用展开相关探究,以期更好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引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既是现代化教学的需求,也是展现语文学科综合运用特征的有效手段。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与教师重视程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落实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积极作用的认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丰富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有效地运用,以此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长足发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与传统语文教学相较而言,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上与传统语文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通过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形式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调查和解决,这将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尽管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但是,在实际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社交能力弱的问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相互联系,同时也能获得快乐,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以此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性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整合性,这主要是因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来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全方位的综合性知识,并能够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将语文学科中的知识点汇聚到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科思维导图,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重视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先驱指导,教师对于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会导致教学组织和实际教学活动偏离了应有的轨道。如今很多学校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虽然课改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方面却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不够重视,态度也不积极,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态度和水平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目标不明,学习活动比较随意
一节课的学习,确立目标是第一位的,目标不明,再精心的环节和活动设计都有可能是缘木求鱼,甚至于细节打造越精致,离目标越远。综合性学习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属于新兴教学理念。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比较率性,往往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探研,实践经验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方法单一,缺乏具体的教学策略
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实际的综合性教学过程中通常存在着教学方法枯燥单一的问题。首先,教师并没有针对综合性教学开展相应的教学设计,而是直接模仿其他综合性教学案例而开展相应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其次,在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只是象征性的对其进行相应的总结,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效果。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运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任务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必然指导。面对以往教学活动中综合性学习与教学目标背离的情况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于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由于认知的不够深入,部分教师缺少对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探析,仅是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导致教学组织和实际教学活动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一般来说,初中语文综合性课程需要以教学重点或是单元教学内容作为支撑,比如八上第三单元《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学习目标有三:1引经据典话诚信,2环顾身边思诚信,3班级演讲说诚信。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本次活动的探究主题,可定为《与诚为伴,以信为友》,并设计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设计标语拟方案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仿照示例设计活动形式:如诚信人物图片展
3.请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则结束语。
活动二:诚信名言PK赛
在此环节,先组织同学们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事先搜集整理好的关于“信”的经典诗文、名言警句,按照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三个类别,开展“诚信名言PK赛”,进一步加深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接着让同学们以“诚信”为主题,给自己拟一则座右铭,学以致用并现场交流展示。
活动三:诚信故事大家讲
可以由老师先抛砖引玉讲一个主题故事,再让同学们在组内分享后在全班交流,鼓励人人参与。通过讲诚信故事,培养同学们养成美好品行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实现了语文课堂精神与语用的双向润泽。
活动四:社会现象我评判
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四则素材案例,运用所学去判断评定生活中的具体
事件表达观点,进一步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在训练他们思维发展的同时,加深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实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活动五:学习诚信我发扬
完成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注重采集观点并有条理的表达,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呼唤“诚信”意识。恰当运用习得的语文知识,运用到演讲稿的写作中,在读写实践中掌握演讲技巧。
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指导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还可以进行科学有效的主题拓展,以主题为依托开展综合性课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主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避免过度的追求大而全。
(二)挖掘综合性学习素材,形成综合性学习主题
当前大部分初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善于挖掘综合性学习素材,也极少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此,教师一定提高其自身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首先,教师要改变其自身的传统观念,要以综合性学习为教学重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并且要加强人文教育。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名贵特产、传统文化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从中挖掘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为例,创设以下活动:
活动一:文化遗产我知道
结合资料一,请你判断下列图片是哪一种文化遗产。并说说哪些可以入选“文化遗产候选项目”?(明确: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历史遗迹及代表性建筑。比如瑞安的玉海楼、泰顺的廊桥、苍南的蒲壮所城等是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温州鼓词、拦街福、瓯塑瓯绣等。
活动二:文化遗产我推荐
过渡:经过第一轮的考验,相信同学们对本地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浙江省市准备组织评选优秀文化遗产项目,以制定相应的宣传保护措施。下面是第三组同学仿照课本资料二制作的资料卡片,同学们一起来当评委,看一看它是不是符合“申遗”的条件?你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活动三:文化遗产我申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的传统文化更需要后来人来继承和发扬。这就有了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在,回到我们的任务中来。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温州市准备组织评选本市优秀文化遗产项目,以制定相应的宣传保护措施。当进入到项目申报阶段,很多同学都犯了难,申请报告该怎么写?
结合教材出示的撰写申请报告的要求,我们设计了申报表格。报告中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运用综合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各项能力
当前,“听说读写”能力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写作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那么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也一定是很高的,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在学完《背影》这一课,可以开展以《父爱如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任务创设如下:
活动一:我听
播放歌曲《父亲的草帽》、《当你老了》、《父亲的散文诗》,并谈谈你的感受。
活动二:我读
采用批注式阅读方式,读余杰的《父亲的自行车》、刘墉的《父亲的画面》、莫言的《父亲的严厉》,读后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活动三:我说
母爱是细腻的,父爱是深沉刚强的,每个父亲都是一把开启孩子的钥匙,请与同学们分享有关父亲的日常小事。
活动四:我写
父亲节到了,给父亲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并写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
(四)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想要最大限度提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注重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展教学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体会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尤其是在布置课后的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发现生活来加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所学文章的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教学八年级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时,开展一场“网络与语文”的研讨会,创设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网络词语小研讨
1.小组合作,从网络中收集常用的网络词语。
2研讨这些网络词语的独到之处。
3讨论这些网络词语能否在作文中出现,说出你的见解,与同学们交流。
4收集被收入工具书的网络词语。
活动二:电子阅读面面观
1.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在同学、老师、家长、亲友中做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花费在电子阅读上的时间,电子阅读的方式或途径,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在阅读中所占的比例,大家对电子阅读的态度和意见,等等。)
2.回收分发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火鬃受访者对的意见,仔细分析,看看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3.电子阅读会不会代替传统阅读?
活动三:散文知识大检索
1.从网络上搜索与散文相关的知识,包括散文的特征、发展历史、分类、阅读策略等,制作题为《关于散文》的小册子。
2.小组讨论: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
3.活动展示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综合性学习效果
尽管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育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有效完善和优化,但综合性学习的发展周期较短,并未产生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在开展综合学习教学后,并没有对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意义进行客观完整的评价,进而导致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未能发挥出应有效能。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积极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客观的判断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成果。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需要明确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所达到的目标;其次,教师应当通过评价来分析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发扬优势、弥补不足;第三,教师还要高度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过程和所用方法。通过这样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更好的为综合性学习做出指导与分析,以此更好促进综合性学习的运用成效。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被有效衡量,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升综合性学习的应用效果。
结语:为进一步满足新课程改革进程发展的需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应当深刻认知新课程改革教学指导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结合现代化语文教学所倡导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完善教学目标,充分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兰.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与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0(001):64.
[2]雷江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我见[J].人文之友,2019,000(006):255.
[3]王传梅.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000(001):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