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群书写精文——论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的“读写”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4期   作者:朱景莲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受到广
        朱景莲        
        河南省民权县第三小学        4768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应用多样的阅读方法,通过准确具体的文字将自身的理解及看法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丰富阅读内容、创新阅读形式、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是当今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小学高年级语文多文阅读“读写”结合的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策略
前言:
        小学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及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所在。阅读与写作本身具有千丝万缕、相辅相成的关联。因此,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盛行的今天,以多文本阅读教学为基准的读写结合教学,俨然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探究的重点教学手段。如何将学生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相衔接优化阅读形式,增进读写结合教学有效性,应是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日以沉思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的“读写”策略概念及意义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指在单篇阅读教学外延伸的一种多元化阅读方式。该阅读方式是将多种类似阅读内容进行集中整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思考来增强其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及开放性思维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读写结合策略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行之有效的衔接在一起,借助二者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阅读中对写作素材进行累积,继而在写作中培养学生获得情感感知的能力,增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高年级阶段,要以多文本阅读教学为着手点,对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进行有效实施,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拓宽学生眼界,让其在多样化的阅读中进行体验,获得思想上的共鸣,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此外,多文本阅读将学生的选择范围有所扩大,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学习中的自觉性得以增强,读写结合的有效衔接,促进阅读和写作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进而帮助学生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读写”策略的探究,对小学语文学科发展,增进教学质量及成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的“读写”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文本开展主题写作
        小学语文教材单元设计中,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都有所不同,在课文的选取和侧重点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时要对这种差异有所重视,在安排学生进行读写练习时,要分清该单元中所围绕的主题,再以该单元的主题为基准,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在接下来的写作练习中,要让学生以生活为着手点,围绕主题展开联想,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与想法,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思路清晰、文笔顺畅。

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引导,开展有效的阅读,在阅读中捋顺文章思路,掌握作者写作表达形式和写作技巧,对阅读内容和主旨深化领悟。当教师再次以相似的主题布置写作任务时,学生便可围绕该主题轻松进行写作。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计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每个单元设计思路。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该单元课文都是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教师完全可根据该单元设计特点,开展“祖国永远在我心中”等主题写作训练,通过课文阅读让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祖国描绘出来,不仅使其爱国情怀得以增进,更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增强。
(二)创设“读写”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多种创新型教育形式的一种,该教学形式以普遍应用到各科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应用多元化的创新型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加深阅读内容感知,更好的理解写作主题,增进其语言表达能力及情感感知能,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授《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及人物描写特点,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对文中的角色进行饰演,让其通过扮演文中人物,感受人物的语言特色及内心的情感特征,进而帮助学生加强对记叙文写作风格与语言表达形式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增强。教师可在课前导读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其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中,借助不同视角,加强对所阅读内容的文字运用与情感理解。教师也应定期开展类似写作竞赛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写作与阅读积极性,进而使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有效性得以实现。
(三)拓展文本精心谁读写练习
        小学语文教材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但自身也有所局限,从文章的篇长与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让学生展开充分的阅读活动,写作水平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导致读与写无法有效相衔接。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后,可同时对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加大其阅读量,进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为写作积累更多素材。而在课外阅读的选取上,教师课推荐一些古典名著和优秀儿童作品等。古典名著能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所正确认知,在丰富阅读内容的同时,也深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熏陶,使学生写作用词能力有所增强。优秀儿童作品符合学生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对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点燃阅读热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出意犹未尽的感觉,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眼界,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拓展活动中,感受阅读给自己带来的趣味,进而使“读写”结合更具实用性。
结语:
        总而言之,多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培养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对阅读与写作任何一方有所偏重,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将其自身优势进行充分发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读写练习时,要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显读,对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推进,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3):50-51.
[2]王含芳.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策略分析[J].家长,2019(36):159-160.
[3]施佩英.小学中高年级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0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