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卢会展
[导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卢会展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望田镇翟刘学校      461231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形式,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以互补互助为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强调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合作。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好素质教育改革的每一步。
        关键词:学习氛围;?合作教学;?措施;
        一.强调分组应遵循合理化原则,教师应正确引导
        1. 合理进行分组。
        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扣好衣服上的第一粒扣子,正如在进行改革时,要走好改革的第一步。走好合作教学的第一步便是要进行合理的分组。为了保障小组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分组时不能随意分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特点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要最大程度的保障组内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性格外向的学生,有善于组织领导的学生,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之间可以互补互助,保障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加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从而使组内成员得到共同进步。试想,一个小组内全是成绩差的学生,那这个小组的成绩又怎么会得到进步呢,并且,这些学生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成绩方面的硬性不足,这些优势便难以得到发挥和施展,长此以往,不仅会失去其对学习的信心,也会埋没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点。再者说,如果小组内全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也是个学个的,那么这种学习模式的存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最大程度的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力。还需要注意的是,小组的人数要控制在4人左右,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
        2. 教师正确引导。
        小学生接受的教育还很少,尚处于受教育的初步阶段,认知能力不足,并不理解什么叫做合作。每个学生都是父母的宝贝,父母都是千般疼万般宠,而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引导。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为了使同学间互相帮助,有秩序的分别进行不同的学习部分,帮助学生共同进步,而不是交给小组成员的一个或者两个去完成,这样的作法是绝对错误的。
        二.学习任务布置合理,小组成员共同学习
        1. 选定学习内容。
        教师对学生安排的每一项任务都应该经过考量,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安排。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不论是课文的教学还是作文的教学,都可以使用合作教学的方法,但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安排给学生。想要将这种模式合理的使用,需要对小组探究的目标进行选择。比如,可以这么安排:关于扶不扶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并与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过后将自己最后的观点写成一篇小作文。

也可以是:关于《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在小组内部自行安排分工,然后进行课堂展示,需要有同学代表小组朗读课文,有人讲解生词,有人总结文章中心内容,并将小组讨论没能解决的问题提出等等。教师在安排好学习任务后,每个小组开始协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去进行下一步的发现,使学生有更强的求知欲望去探索这项学习任务。
        2. 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学生的正处于懵懂的时期,所接受的教育有限,认知能力还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尽量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使用一些比较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更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但是合作学习的模式就能够使教师摆脱这种传统模式的困扰。在每一个小组中,都应该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其他方面的特长不同,这些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能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表现积极的同学也可以带动那些惰于学习的同学。在传统授课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是一对多的情况,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因此,那些理解能力差、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同学,可能会由于听不懂、跟不上,而不想学习,甚至放弃学习、讨厌学习。但是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跟得上学习的进度,有成绩优秀的同学帮助讲解,有上课积极的同学带动气氛,从而使每一位成员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并且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会更喜欢学习,课堂上学习的氛围也是相当浓厚的。这样的课堂,是每一位学生都喜欢的。
        比如,在《桂花雨》的课堂安排中,首先要安排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朗读一段课文,当遇到不会读的字时可以互相帮助,或者成员之间互相分工,对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不仅自身会对这些陌生的字词印象深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同学们都朗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比如,”现在同学们应该都知道了课文讲了些什么,也一定都有了自己的观点,我们邀请大家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另外,在这篇课文中,“我”和爸爸妈妈都有哪些不同的反应呢,请找出来并在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会忽视掉很多细节,甚至有的学生在朗读完课文之后并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因此,教师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细节,并且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得到回答老师问题需要的答案,而且可以使自己对这项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对于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还有可能会获得一些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多采用这种方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优势,引导学生与他人共同合作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使语文学习的课堂更加朝气蓬勃。
        对教育的探索依然长路漫漫,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李佳.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29.
        [2]叶轩辰.小组合作激活课堂———试论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法[J].名师在线,2019(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