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浦江县第五中学 浙江省金华市
摘要: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太过于循规蹈矩。一方面只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关注的点比较小,不能看到教学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明明知道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的益处,但是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和课程容量,不敢轻易地去冒险。其实,如果阅读和写作教学不进行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准备就会被削弱,而且让学生很难实现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自我实践。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让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
引言
初中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有序推进指导工作,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听说需求、读写需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指导方式不科学,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作文质量不高,缺乏参与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探索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读写结合教学缺乏目的性。教学目的是教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师践行教学行为的指导。当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之所以不佳,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没有设定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盲目学习,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其次,读写结合教学深度不够。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读写结合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知识,没有对读写结合进行深入挖掘,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获取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无法建立积极的情感。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让阅读和写作教学互相渗透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专题性”的思考从未停止过。这不仅源于编者在编著教材的时候就有意将相关的内容编排在一起,更因为要让语文教学通过这样的交融和对比,彰显出教育教学的生命力。这一点体现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就更加明显,即很多单元的阅读文本都是该单元写作教学的主题,同样的,通过以这样的习作主题来考察学生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学习效果。比如,介绍名人轶事的单元,在课文选择上倾向于以人物描写刻画人物精神,那么这一单元的写作往往就对人物描写有所涉猎。而倘若是一个单元的课文则更注重通过描写景物或者记叙事情发展,这些单元的习作就偏向于状物或记事。这无疑也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二者有意识地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发挥语文教学的最大实效。例如,在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和该单元的习作内容《写出人物的精神》时,就能够看出通过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的渗透带来的语文课堂上的改革。课文通过多个材料让学生从中进行整合,进而能够分析出人物精神关系,把握人物描写文章的一般性规律。在这篇课文里,语言的表达非常有感染力,而从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拓展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细致又颇有技巧。与此同时,将邓稼先那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假如教师在执教《邓稼先》这篇课文的时候,有意地将其与将要学习的《写出人物的精神》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让阅读教学更加条理分明,更能够让之后的写作教学例证明确。
(二)、立足阅读文本,深化读写结合
何为理解性阅读,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章大意、语言以及主题进行理解和品析,使学生对文章结构以及语言特点有充分的掌握。现阶段初中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素材缺乏,而出现该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无法对生活进行观察以及材料的积累。在阅读中,学生既可以从素材中获得写作启发,也可以在文章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如此,既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立意,并以此为着手点进行拓展,开展片段式训练。如杨绛先生的《老王》,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弱势群体,与他们是如何接触的,持以什么态度,然后再开展一个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仿写活动,让学生进行仿写。除了主题仿写,还有表达方式仿写与表现手法仿写,教师在教学中均要涉及。什么是评价性阅读,就是对阅读文本进行评价与理解,学生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注重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养成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有效互动,要更多的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也要让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因材施读”“因材写作”,确保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鉴赏,多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尽可能地融入个人的思考和体验,而不是机械性的阅读,或者仅仅关注阅读素材中的故事情节。其次,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选读、速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的阅读素材和学习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方式,正确处理好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再次,在读写结合习惯的养成上,要引导学生养成早读、读思结合、词句积累等良好习惯,将读写结合的互动学习持续地开展下去。
(四)、组织开展积极的阅读写作活动
在当前的初中阅读与写作中,读写结合,不仅要革新阅读课堂,更要同步革新相应的写作课堂。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教师不妨将写作课堂的思路也做进一步开放,为学生组织一系列的趣味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在课堂中进行学习与互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写作、好书推荐等,形成课堂的积极互动。再如,组织开展主题丰富的群文阅读,在学习中,将更为丰富的阅读素材推荐给学生,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关注同一题材的表达,以进一步扩充自己的思路与挑战,及时将知识点启发并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展开讨论。除了读写结合的一些活动,不妨再为学生组织开展一些增加阅读量的趣味活动,以此作为积累,及时将知识点给予学生,启发学生进行学习与互动。
结束语
总之,初中是学生思维和情感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将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可以更系统地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更是要不遗余力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训练的平台,让二者结合得更紧密。在这样的基础中还要引导学生切实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以期高质量实现初中语文综合素养,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巨香.试分析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汉字文化,2019(S1):123-124.
[2]王世猛.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38-239.
[3]邸荣云.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9.
[4]林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如何有机结合[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60.
[5]陈艳.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