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植树的牧羊人》教学例谈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易凤萍
[导读] 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易凤萍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虎跳初级中学     628025
        
        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生态文明教育列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五项主要内容之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019年7月,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我国一直注重环境保护。但是从传播生态环保文明的理念到全民自觉践行,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完成每篇课文的知识能力目标,我还时时留意挖掘文本中的生态文明环境教育素材,把传授知识和提升学生思想文明素养结合起来。
        下面,我就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植树的牧羊人》为例,谈谈我是如何以课文为依托,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的。
一、教学设计背景
        我喜欢看老电影,某年在网上偶然看了1988年获得6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植树的牧羊人》。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艾力泽?布菲,他用35年的时间种树,把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洲。我观后,惊叹于一个人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我把这部影片下载储存在我的教学资料夹里,准备在合适的时候运用到语文课堂中。
        去年,我在上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植树的牧羊人》文本已经选入了语文课程。我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再次为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的行为和精神所感动。而我国也有众多的植树人,因此,我打算在完成课文的知识目标教学后,结合国情,依托课后的第四题“积累拓展”,设计一节环保活动课。
二、教学案例记录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第四题是“积累拓展”题,题目内容是:“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让?乔诺的这篇文章原名叫《种植希望和幸福的人》,这题中“植树的人”除了本意还有象征意义。这节环保拓展课,我把它命名为:寻找身边的植树人。
(一)课前准备
        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要求从各种媒介上收集植树人的事迹,课堂上每组派出一名成员汇报,后一个小组汇报的植树人的事迹不能和前一个小组重复,汇报时间限时是3分钟。
(二)由视频导入活动课
        播放的是一段来自2019年3月12日“参考消息”官方账号上下载的视频,这段视频展现了中国20年来在植树造林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三)学生讲述植树的人的故事
        一小组同学讲述的是小学课本上学到的马永顺的故事。介绍了马永顺从新中国的“伐木英雄”,成为“植树模范”的故事,他用后半生,带领家人把自己亲手砍伐的36500棵树,又亲手重新种上新树。


        二小组同学讲述的是中国第一位治沙英雄石光银的故事。石光银37年来一直跟荒漠作斗争,他总计承包荒沙荒滩22.8万亩,植树2000多万丛,为挡住西北的风沙,保护当地的田地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小组同学讲述了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绿化荒山的故事。杨善洲退休后坚持22年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农场无偿捐给了国家,他的事迹后来还拍成了电影。
        四小组同学讲述的是治沙传奇女性王果香的故事。王果香开创了防沙治沙植树的新思路,她把植树和造田结合起来,不仅治理了沙患,还造了万亩良田,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粮食。
        五小组同学讲述了植树杰出女劳模殷玉珍的故事。殷玉珍植树30年,总计植树200万株,极大改善了当地生态。殷玉珍因在植树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还被请到了联合国作演讲。
(四)我们怎样成为“植树的人”
        这些了不起的植树人,他们为祖国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全班同学。我问:你们想成为植树的人吗?班上的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想。然后又笑了,因为我们学校地处山区,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森林面积更扩大了,本地区基本没有地方需要种树了。
        我说:让老师也来汇报一下吧,虽然本地区没地方种树,可我也是一名“植树的人”呢!
        我给班上同学汇报的是,2019年支付宝蚂蚁森林连获联合国两大奖:支付宝蚂蚁森林用户沈钧亮因低碳生活得到能量,种了14棵真树获得“地球卫士奖”;支付宝蚂蚁森林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获得的能量为荒漠地区种了1.22亿棵树,获得2019年联合国地球卫士“激励和行动”奖项。而2020年的我,也因为经常走路和坚持低碳生活在蚂蚁森林上获得能量,种了3棵真树,领了4块保护地,获得了7个“环保证书”。
        我身边这些生在偏远农村的学生,大都没使用支付宝没有接触蚂蚁森林,听说在网上也能种树,感到新鲜和惊奇。我正好又给他们宣传了一个成为“植树人”的途径,他们可以回去给亲人宣传,他们未来除了爱护身边的环境,还可以成为网上“植树的人”。
        (五)观看动画短片《种树的牧羊人》
        这个环节在活动开始时就预告了,因此,学生们在开展活动时一直情绪高涨,默默期待这部动画片的放映。我原来担心,这部动画片创做时间久远,彩铅和松脂画出来的“朦朦胧胧”画面,会影响现在学生的观影体验,但并没有,他们看动画片看得极其投入,不一会便沉浸在植树的牧羊人艾力泽?布菲伟大的创造中去了。
三、关于课堂中渗透环保理念的一点思考
        《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段话说明:任何文明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生态环境理念的践行,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国家大力宣传和制度保障,更需要各科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持续不断地传播环保理念。老师在课堂上,也要做一个“植树的人”,持之以恒地在一代代学生心中播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参考文献]
        《参考消息》官方视频账号2019.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