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学生心灵----中小学衔接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杨卫华
[导读] 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年,也是他们为中学阶段打基础的一年,

        杨卫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年,也是他们为中学阶段打基础的一年,对以后的学习态度以及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过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阅文阅读没有形成良好的方式与习惯,多数处于关注字词和浅层理解文章的习惯中,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积极的引导,用尽量短的时间让学生适应中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为以后的阅读学习打好基础,获得个人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中小衔接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前言:学生升入初中以后,语文这一科目与小学相比学习内容与目标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对象,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等能力,还要督促他们逐渐掌握与课文的对话,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因为小学和初中是两个阶段,帮助学生从一个阶段顺利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是初一语文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过渡,才能顺利的进入之后的学习中来。     
        一、阅读教学中小衔接的重要性
        进入中学后的学生与小学阶段相比所要面对的学习任务与难度更大,如果在心理上没有充足的准备,学生可能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一变化,进而产生许多不适。致使他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从容的面对课堂教学,也不能顺利的完成课下作业,自信心和对于语文科目的兴趣都在降低,对于自主学习的展开非常不利。
        小学阶段的学生从心理上来说还处于贪玩的时候,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天性,但是进入中学后,学生从心理到身体都处于转变阶段,他们开始从向外探索变为慢慢向内探索,心理上常常存在迷茫、矛盾等问题。这一阶段的他们逐渐有了自我认知,形成自我意识,这时候的精神状态不稳定,对于阅读学习的态度也变的不固定,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情况,充分调动学习兴趣让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此外,进入中学后学生面临的是新的教学环境、新的同学与老师,新的学习内容,老师教学方法与目标与小学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的教学多是把重点放到朗读、分析故事形式以及人物形象中,在进入中学后只学习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从深度到广度都得到提升、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更细致、对文学形式的特点更关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作者写作的手法与技巧,更深入的了解文章主题。刚进入中学时,不适应是正常的,语文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过渡,适应教学节奏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二、进入中学后阅读面临的问题
        刚升入中学时,由于语文阅读难度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中学还添加了其他的学科,也占据了学生一定的精力,这些情况都让他们不能再像之前有大量精力投入阅读中来,语文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和课外阅读的完成程度受到一定程影响。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语文老师不能让学生快速适应教学模式与节奏,可能会致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在面对语文这一学科时情绪会低沉,态度会消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与指导,在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上做出指正。
        老师可以以教材为样本,比如学到《散步》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预习时对重点和难点信息做出标记,让他们养成在阅读中寻找重点的习惯,对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掌握写作手法与技巧起到积极作用。
        三、选择适合的书籍帮学生拓展阅读完成中小衔接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内容是有区别的,对于阅读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想学生更快的适应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教师顺从教育趋势为学生选择阅读书籍,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积累。这些作品的内容可以是写景的、写情的也可以是写事儿的,形式可以是小说、散文也可以是科普读物;载体可以是纸质书籍,也可以是音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课下时间完成阅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只“读”就算完成了,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文学形式进行阅读指导,让他们理解不同形式作品的阅读重点,获得不同类型作品的阅读技巧了解作者的内在含义,比如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议论文的重点在于一切围绕议论点展开,小说的重点在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下展开对于人物的描述,传授这些阅读技巧,会让学生不断的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水平,拓展知识面的同时陶冶情操。
        结束语
        学生从小学迈入中学门槛,从生理到心理都有着一定的改变,他们不再是一味淘气想着玩耍的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心思开始了“自我”的形成,而这个阶段的语文课程从教材内容到教学目标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让处于不安中的学生变的有些无所适从。教师需要以教材为范本,帮助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法与目标的适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得到练习,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的同时,还让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闯.浇灌学生心灵 绽放阅读之花——中小学衔接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探究[J].年轻人,2019(16):153.
        [2]李万平.如何做好中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衔接教学[J].新课程(中),2019(0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