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衔接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颜霄君
[导读] 现阶段,学校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明显加强,
        颜霄君
        温岭市大溪镇小溪校区

        摘要:现阶段,学校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明显加强,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文言文教学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提出困惑,不断进行积累,进而达到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衔接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引言
        我们知道,文言文是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好文言文,就是要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增强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感知文言文中的文化积淀,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最终达到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
一、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传承优秀文化。小学阶段是文言文学习的起步和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时期。那么,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包括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对于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积极性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活跃度,可以在每篇文言文讲解前先讲述相关小故事,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文章基础的把握,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趣味互动,提高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伯牙鼓琴》的学习时,“破”与“绝”原本是形容词,用在本文“破琴绝弦”四字中就成了动词,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成“使……破碎;使……断裂”的意思,这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动用法。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种用法的掌握,教师可以应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范例::“小丽考了全班第一轰动了全班”“真馋人”“热剩饭”等,“轰动、馋、热”都是使动用法,这样就拉近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也能更加认同和接受,畏难情绪自然就得以消除。
        (二)学会提出质疑,能够学以致用
        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他们肯定会存在诸多疑惑,让学生提出质疑,解决问题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给予反馈,了解学生的困惑所在,对症下药,方能治病,让学生把文章学习透彻。

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学生要将知识灵活运用,学生个人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夸父逐日》这篇文章时,由于本文故事色彩很浓,教师不妨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这篇小古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呀?能为老师讲一讲主要内容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简洁的概括,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想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中包含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就要发扬刨根问底的原则,对学生追问到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从而准确把握其中的内涵。再例如,学习《龟兔竞走》时,教师不妨这样来问学生::“兔子为什么会失败?”“乌龟是怎样获胜的?”“在生活和学习中,你认为应该学习谁?”前两个问题立足于课文内容,后一个问题则上升至学生的思想层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生活中的启示,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迁移运用,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
        以《伯牙鼓琴》为例,锺子期在夸赞俞伯牙的琴声时运用了这样的语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样的语句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值得品味、探究和借鉴的资源。首先,以“若太山”“若流水”等比喻,来夸赞琴声,具有极强的创意,能打开学生言语表达的思路,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其次,典型的句式结构值得品味,将“巍巍乎”放置在“若太山”前面,将“汤汤乎”放置在“若流水”前面,凸显了琴声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课文中的这句话蕴藏着丰富的言语价值,教师要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想象伯牙在弹奏时,还会想到哪些景物,并尝试模仿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很多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形成了很多精彩的语句,例如: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四)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言
        多联系,即联系成语、古诗词等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的字词和内容。成语、古诗词等与文言文都是古代语言,有很多相通之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联系自己曾经学过的成语、古诗词等,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又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古人谈读书》中“学而不厌”的“厌”不是“讨厌”的意思,而是“满足”。这里明显是古今异义,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老师可以联系成语“贪得无厌”,这个成语五年级的学生知道它的意思是:贪婪到无法满足的地步。这里的“厌”也是“满足”的意思。两者联系到一起,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记忆也会更牢固。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教师要在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在价值,在深入研读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实践,从文言文自身的特点入手,选择契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原始经验的教学内容,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学生获取言语能力生长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张秀惠.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52):142-143.
[2]陈银霞.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A].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0:8.
[3]王虹雁.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A].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3)[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