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管理班级幼儿的最好抓手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黄磊磊
[导读] 《辞海》中对习惯的解释是“经过重复或对此练习而巩固下来的
        黄磊磊
        重庆市涪陵区龙潭中心幼儿园
         
        摘要:《辞海》中对习惯的解释是“经过重复或对此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进方式。”习惯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不由遗传因素所决定。习惯按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来划分,有好坏之分,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而不良的习惯往往会毁掉人的一生。本文主要从生活习惯, 道德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来分析幼儿良好习惯,并整理出一些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措施,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让教师更好的管理班级幼儿。
        关键词:生活习惯; 道德习惯;思维习惯;有效措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应该放在教育的首位。曾经有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哪所大学学到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竟答道在幼儿园。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讲明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重要意义。而幼儿有一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幼儿园的,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养成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管理班级幼儿。
        本文主要从生活习惯, 道德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来分析幼儿良好习惯,并整理出一些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措施,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让教师更好的管理班级幼儿。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良好的习惯中,生活习惯是最基本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保证幼儿营养全面,身体健康,少得病,可以使幼儿的起居、饮食、游戏按着固定的时间、顺序进行,保证幼儿精力充沛、活泼愉快,有益于个人人格的形成,有益于个人的生活和将来的发展。
  例如:幼儿在饮食习惯方面要做到:1、饭前洗手饭后漱口;2、不挑食,不偏食; 3、每餐要注意营养的搭配,注意粗细粮的搭配、荤素的搭配;4、每餐定时、定量;5、在进餐的过程中不可以批评教育孩子,要营造愉快轻松的进餐氛围,使得幼儿能够享受进餐的过程。
        又如幼儿卫生习惯应该做到:1、早晚要洗漱,按时换洗衣服,勤洗澡,勤剪指甲;2、到了公共场所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乱丢杂物,不随地吐痰等等。
二、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幼儿时期要保证幼儿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讲道理、摆事实可以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主要途径;总之,创造和谐的环境,无形之中形成良好道德习惯。
  良好的道德习惯包括:1、诚实守信,勇敢;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别人、尊敬长辈、友好待人;3、勤俭节约;4、学会分享,不自私自利;5、团结友爱;6、遵守游戏、交通的规则;7、爱惜物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8、培养幼儿保持活泼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性格;9、教育幼儿爱护玩具,爱护花草树木以及其他公共设施;10、培养幼儿热爱自己家庭、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良好的思维习惯。
        习惯在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有意识的加以训练,父母和老师不要因为幼儿还小还不能完全理解大人的话,而错过了早期教育的良好机会。对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应该是让幼儿喜欢思考,培养幼儿思维的兴趣,使幼儿感觉到动脑筋想问题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能够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去听、去看、去感受,使幼儿能够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


   良好思维习惯的内容包括:1、善于观察 让孩子自己去探究这个世界,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2、多问孩子“为什么” 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自己行为背后说带来的原因;3、为我的判断能力; 4、自我控制能力。
四、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有意识的尽早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当幼儿刚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时,应当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帮助幼儿改正,而不加理睬,这样就会对幼儿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也需科学,游戏和快乐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构成,儿童时期是人类个体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儿童应该享受自然规律赋予的童年的生活,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健康快乐的发展。
(二)从生活细节入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该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机会严格要求。如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教育幼儿表示感谢。其实教育幼儿没有小事,看似平常的事情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所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力保障。创造优美整洁的教育环境使幼儿萌发爱整洁,生活有规律,有秩序的良好生活习惯。
        环境可以塑造孩子同时也可以改变孩子,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培养和熏陶。例如:在饮水区时,需要排队进行,但往往会出现打打闹闹,没有秩序的场面。为了让幼儿能够养成规则意识,在环境的布置上可以在饮水区张贴一些人性化的有秩序的提示语及图片。让幼儿能在这种环境的感染下学会遵守秩序,自觉的排队。
(四)协调一致的教育。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要一致。这要求家长必须同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的观点,立场,方式。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经常交流沟通,共同制定教育计划,通过家园的密切配合达到纠正和克服幼儿不良习惯,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做到的事情在家里也必须让幼儿做到。例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幼儿园都是自己做,到了家里就由父母全权承包,其实这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如果家长不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不继续强化正在形成的习惯,甚至与其完全相背离,就会导致在幼儿身上已经取得的教育成果前功尽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促而就的,是日积月累,反复强化的过程,同时也需家长和教师进行见缝插针式教育,把握好每一次教育时机。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更大的好处,也更有利于现阶段教师对班级幼儿的管理。所以在幼儿习惯养成的问题上,我们教师更要加强学习与研究,给幼儿一个良好人生的开端,为孩子铸就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徐东 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兰州学刊.2008.04.
    [2] 刘华 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5.02.
        [3] 于佩琴.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J].承德师专学报.2003(卷23).
        [4] 谢应宽.家长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则浅析[J].重庆师专学报 1999(卷18).
        [5] 梁廉玉  李涛.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教育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 .1998.5.
        [6] 吴娴兰.父母怎样培养2~3岁幼儿良好思维习惯[J] 教研探索 2009.08.
[7] 陈鹤琴.家庭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