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陈艳琦
[导读] 学习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陈艳琦
        暨南大学幼儿园
        摘要:学习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工具,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的渗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即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因此,本文聚焦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的价值与运用也就成为广大学习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教育;组织;实施
        前言:教学是实施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幼儿教学的完美融合,本文认为展开对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需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增强传统文化渗透、结合学习知识与课外,提升传统文化修养、催生幼儿的探索精神,拓展幼儿的新思维、多媒体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实践,提高幼儿参与度,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之中,需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本篇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说明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开展的意义
(一)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已经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教师在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从幼儿对于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渗透现状与价值而观之,近八成的幼儿认为课堂教学中可以添加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但是对教师对课件并未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当前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就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家庭教育所发挥的价值十分显著,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
(二)丰富幼儿教学资源
        从丰富幼儿教学资源的现状而观之,当前大多数的教师仍然沿袭普通的教学方式,通过传授其中的重难点,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在这一过程之中,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影响,幼儿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较少,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不深刻。由此可见,教师在不断丰富幼儿教学资源,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与价值。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
(一)发挥家园共育的推动效果
        鉴于教学活动时间有限,因此在课程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发挥家园共育的推动效果,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需要让教师做好课前的铺垫的工作,为随后教学环节的展开打下基础,在刚开始活动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部分幼儿会感觉到无所适从,因此幼儿的思路没有办法很快的打开,出现此种情况的时候,就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则会导致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由此可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有助于幼儿将自己的注意力与精神充分集中在教学内容之中,让幼儿能够通过外部环境感知文化。因此,挖掘教学素材十分重要,甚至会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产生直接影响。

为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需要做好课前的铺垫工作,具体而言就是文化渗透到教学素材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传承文化,使环境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当幼儿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后,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在接触的美食或是有一种美好体验的时候,这样的场景就会让幼儿们的内心产生出美妙的感觉,而当前幼儿就会从家园共育的例子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魅力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幼儿的心理状态。
(二)结合幼儿兴趣点开展指导
        结合幼儿兴趣点开展指导,充分假设当前幼儿园需要不断丰富幼儿的文化体验,也可以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实现对国学理论的传承,具体比如邀请国学大讲堂专家讲师团,这样就能够从幼儿的自身情况出发,让教师可以借助优秀的文化案例,进一步增强幼儿对优秀文化的体验。幼儿园编排的经典诵读节目,把儿歌《春晓》编成舞蹈,孩子们一边诵读儿歌一边跳欢快的舞蹈,他们能很快地学会儿歌内容,并且通过舞蹈了解儿歌丰富的感情内涵。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工具
        在幼儿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工具,对幼儿活动时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这就是教学上的评价与反馈,通过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教师就可以催生幼儿的探索精神,从而拓展幼儿的新思维。而这一过程就是教师针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态度、行为以及成绩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分数的形式进行可量化的评价,评价的周期可以选用星期、自然月以及学期进行总结,能够比较幼儿们的教学表现,加深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具体比如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当前的每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都是值得每一个幼儿需要铭记的问题,而当前全民族有着自己的特点以及自身的风俗习惯。
(四)利用社区挖掘传统化教育
        利用社区挖掘传统化教育,社区中酝酿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其中不仅仅包含着先哲的智慧,更加包含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之中,均以每个传统节日各自的特点,同时利用古代人的智慧,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融入到节日传承文化的教学过程之中,引领者幼儿更深层次的理解传统文化,由此可见,催生幼儿的探索精神,加深幼儿知识理解,拓展幼儿的新思维。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游戏和童谣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这些节目可以充分结合节日的特点,假设当前在清明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风筝、踏青,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外出的喜庆,从而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社区等环境的资源,感受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本文的题目为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文章立足于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具体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丰富幼儿教学资源,进一步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展开,具体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展开,分别为发挥家园共育的推动效果、结合幼儿兴趣点开展指导、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工具、利用社区挖掘传统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杨萍. 优化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民族民间资源的利用策略[J]. 考试周刊, 2020, 000(040):159-160.
[2]冯艳雯. 依托传统文化,深化幼儿教育——传统民俗文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J]. 幸福家庭, 2020(16).
[3]李晓林, 柏承健, 倪艳红. "蒙爱"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以国庆节主题为例[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0, 000(002):P.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