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飞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长山幼儿园 311210
摘要:现在我国不少的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成一种重要的教学工作故面对,去为幼儿进入一年级的大门打基础、做准备,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学的更多,做得更多,让幼儿学更多的知识、调整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努力跟小学相接轨。但是幼儿的适应能力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瞬间就可以让学生跟小学的习惯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把幼儿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幼儿进入学习状态,在平时的时候也要培养学生一举一动的小习惯,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主要分析幼儿幼小衔接的策略,希望能对幼小衔接带来帮助。
关键词:幼儿课堂;幼小衔接;幼小教学
引言:学前教育是为学生升入一年级做准备,当幼儿从大班跨越到小学是一个大的跨越的,涉及到的方面也比较多,在大班幼师进行教学时,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跨越到小学阶段。
一、做好必要的知识积累
在进行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大班教师对幼儿的知识讲解这一过程十分重要。过于重视智力方面的培养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片面,违背了让幼儿体、智、德、美全方面身心和谐发展的理念。导致家长以及教师在幼儿成长时变得过于功利,忽视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对这种学习方式也会缺乏兴趣,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卫生习惯以及责任感的养成。如果幼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他将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跟不上小学生活的节奏,幼儿会感到迷茫。小学教师偏重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研究。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交流还停留在形式上,小学教师的时间精力大部分放在了教学研究上,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缺乏合理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是需要,而不是从上小学一年级的那一刻就可以适应的,教师双方对该问题没有清楚的意识,这就导致了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难深入地开展。在以往的识字教育在过程中,教师不会单纯地让幼儿进行认识字练习,幼师是把这些字融入到学生的游戏活动中来,因此笔者设置了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把幼儿吸引到文字学习中来。
首先,我们对于一些大班的学生,他们认识的生字也挺多了,这时候我们会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练习书写的基本技巧,比如:正确写字时的坐姿、手里握笔的正确位置和姿势。接着我们也会引导他们学习一些英文字母,我们可以现代幼儿唱简单的英文歌曲,增加学生对英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为了能够使得教学更好地符合每个幼儿的身心和年龄特点,我通常都会将其教学的过程和每个幼儿的真正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
在幼小衔接的学习中,幼师需要带领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生字进行认读,但是在我国的幼儿教学中,不会专门开设幼儿识字的课程,而是把学生需要学的知识添加到活动或游戏中来,这样学生对识字就会没有什么困扰,但是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小学教师就不会以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生字。首先,我们要对大班的幼儿,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性教学了,比如:教学生拿笔的正确姿势,写字的时候尽量横平竖直,在书写的过程中书本与身体之间的距离等,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当我带领学生认识一些新的生字的时候,我一般会把这个生字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生字。也知道怎么样的跟实际生活相结合,学到学以致用。比如:“天”字是一个象形文字。于是,在教学时,我先在备课的时候寻找一些漂亮的天空图片、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然后问大家,小朋友们,知道老师手里的是什么莫?马上有孩子回答:“是天空、是云彩。”我说:“不错,如果让大家用最简单的图案画一个天空,你们会怎么画呢?”然后孩子马上开始动手,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画一个云彩,然后在画一个太阳。于是我给学生展示出了“天”字,进行拆分讲解,这样让学生联系了生活中的天空,对这个字的印象也会增加。
二、改变儿童生活习惯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幼儿身心全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该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兴趣爱好,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基本能力,养成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锻炼幼儿知道自己去上厕所、自己整理衣物、独立吃饭、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身体不舒服知道自己说出来。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生活技能对幼儿入小学的适应性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是把幼小衔接当作单纯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在重视智力培养的时候更要重视全面的培养,幼儿园以及家长要正确的认识学前教育工作的重心。
与其他小学阶段的教育相比,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各门课程中时间、生活节奏以及各类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极大而明显的改变,为了让幼儿们在面对这一转变过程中不会产生无所适从的状态,教师们就应该从许多方面来引导他们在日常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一些转变,逐步增强对于幼儿的一些基本需求。
为了有效促进幼儿日常生活习惯的发展和改变,我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准备工作:注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比如:孩子们在吃饭之前一定要将自己的手清洁干净,在进餐时也一定要将自己的衣物清扫得很干净,不能随意浪费自己的粮食。最终,通过这些各个方面的奋斗,使得幼儿的人生习惯越来越接近中国现代化的小学。
幼师可以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幼儿是没有学习压力和考试负担的,但是进入小学后,学生的学习就会慢慢成为主要任务了,但是家长在关注学业的同时,还应关注孩子的抗压能力。我们在学校经常会玩丢手绢的游戏,开始学生抓不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会不开心,最开始他们会哭,还不开心地走开说以后不玩了,其实很正常的,不能一位抓不到就不玩了,这点困难就不去面对了,但是哪一项成功不是慢慢地失败累积出来的呢,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管怎么哭闹,久而久之幼儿才能适应挫折。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安排学生做一些劳动,因为在步入小学后,学生自己的事情就都需要自己去做了,来需要跟同学一起打扫班级卫生,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吃完饭自己端餐盘的习惯,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跟教师一起打扫幼儿园的卫生。同时教师在幼儿园也要去布置一些课后活动,比如回家自己洗袜子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强化儿童心理素质
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幼儿身体和精神品质的提高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幼儿在刚刚步入小学之后,一切的不顺应都必须从对心理的抵抗和反应开始。毋庸置疑,幼儿阶段正处于一个年龄人们对心理的适应性和创造力比较低的时期,所以为了让幼儿们能够从自己的心理层面接受全新的环境,教师们就应该通过采用更加恰当的手段和方式去培养和强化他们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品格。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幼儿们从思想上、情绪上都做好了准备。
例如:我们将为每个小班幼儿精心创设良好的校园课堂和和谐班级工作气氛,能够做到让每个小班幼儿都随时能深刻感觉到自己与班级教师、同学们和谐相处的愉快。此外,我还每天下午都会不定期的地组织一些中小幼儿朋友去我们小学校园参观,并且希望能够很好地有意识地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进行教育和向更多幼儿详细介绍一些幼儿有关我们小学日常生活的一些兴趣和小故事,以此这种方式做起来能够帮助更多幼儿从身体精神上快速接触和深入了解我们小学的日常生活。我已经多次开始尝试指导这位教师和我的孩子们共同学习如何正确地与别人学生打交道,以此两种方式用来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更加开朗、热情的良好个性。最终,通过不断的教育指导和宣传教育,逐步落实促使本班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健康身体和平等精神文明品德。
(一)注重学生情绪调动,增强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一,注重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应该保持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其次,要充分尊重各类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化偏好,结合各类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和身体素质等来实施某种有,促使每一名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在课堂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学生树立起了自信。最后,针对一些技术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必要时老师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单独辅导,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来为其量身打造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案,促使他们能够像其他的同学一样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达到一种成功的感觉和体验,以此来增强他们参与整个体育运动中所需要的自信心和活动积极性。当然对于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则是可以适当地为其量身设置一些困难程度比较高的课程训练,逐步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实践证明,积极地采取评价手段比较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困难并且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做出恰当的判断。首先,教师应该是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启示性语言来激励和引导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此来调动引导他们的参加活动积极性、自信心。并且能够最终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品格素质的健康成长。
总结起来说,在开展幼儿园各个大班级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工作中,教师们都应该充分意识到开展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对于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从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朝着小学阶段平稳地过渡。
结论:综上所述做好学前教育工作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把素质教育放到其中,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幼儿的智力,为了幼儿以后上小学,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一方面为了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提前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了幼儿以后人生的发展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幼小衔接工作不应该是急于求成的。这一项工作需要贯穿整个幼儿教育之中,而不是到了入学前的最后一年才开始进行的。另一方面,从幼儿阶段开始幼儿园可以建立调查跟踪档案,为了以后的衔接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做好基础。想要把幼小衔接工作好幼儿园以及小学都要进行制度上的转变,重视此项工作,在教育形式上要接近,而不是突然地转变了教学制度。
参考文献:
[1]钟粤妮.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及家长的负面影响与对策——基于贵州省Z市小学新生入学制度背景的个案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21,23(01):69-72+77.
[2]史菊侠.聚焦发展 幼小衔接出妙招——以西安沣东第三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为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Z1):121-122.
[3]姚娜娜.孩子上小学,您准备好了吗?——基于“幼小衔接”话题下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J].家教世界,2021(03):63-64.
[4]刘源,程伟,董吉贺.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政策的演变与反思——基于对1949~2019年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1(01):67-84.
[5]李莉.幼小衔接,助力学生迈稳入学第一步——儿童好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指导[J].现代教学,2020(2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