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周翠文
[导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具有重要的课堂教学价值,
        周翠文
        佛山市顺德区麦村小学  528325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具有重要的课堂教学价值,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不仅是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有力工具,更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珍贵法宝。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走进"图文分离"的教学误区,要辩证地处理好语文教材插图与文本的图文关系。借助教材中形象生动的插图,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发他们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真正做到让"小插图"充分发挥"大作用"。

        关键词:插图;低年级;语文教学
        前言: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会特别搭配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中既有实物照片,也有真人绘画。他们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不仅有审美和欣赏价值,更是一个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的好帮手。低年级学生习惯用形象思维接触新事物,认知方式更倾向于用视觉去感受事物的特点,这意味着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借助课本中的插图进行相关教学,这不但可以增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促进他们构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
一、插图运用图文分离现象
        虽然部编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但由于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插图与课文这两者之间的基本联系,导致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充分地运用插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这种"图文分离"变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一)重文弃图,视而不见
        新一期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认真品读与体会感悟,促进小学生课文语感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于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课文内容,而对课文插图中的图画"视而不见"。这就导致插图这一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低年级学生不能通过插图的辅助来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是十分可惜的。
(二)重图轻文,本末倒置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课文中的插图主要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服务的。因此,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插图在课文品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课文。但有少数教师出现重图轻文现象,过分关注插图而忽略了文本。这就让图文目的产生了偏移,造成本末倒置的错误。
二、课文插图的有效运用策略
        缺乏逻辑思维是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常见问题之一,这使得他们难以区分文本的主次结构,难以准确提取文本的主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以课文插图为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比如人物图可以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行为,自然景观图可以观察景物的色彩风格和季节特征,进而将插图与文本联系起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一) 教材插图助力课文背诵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浓缩着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插图是课文内容的形象表达。课文插图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梗概,帮助他们快速记忆课文内容,还为教师下一步的语文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于一些要求快速记忆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插图来辅助学生快速记忆,提高学生的课文背诵效率。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上册识字儿歌《树之歌》,这篇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为了有效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课文,教师可以一边教学生读课文,一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把插图与课文中所写的树木进行对应,从而让学生了解文中树木的生长特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联想着插图的画面,一边开始练习课文背诵。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记忆生动形象的插图比记忆 文字要容易得多。如此以来,学生背诵课文的速度就大大提高了。
(二) 教材插图助力古诗教学
        古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寓意。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诗无疑是有难度的。因而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从教材中的古诗插图入手,由浅入深地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古诗诗意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村居》一诗的插图为例:绿草依依,黄莺飞舞,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摆动着枝条,放学的孩子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教师在对这首古诗进行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进行观察古诗的插图,从插图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感受孩子们的愉悦,进而感悟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古诗插图呈现的画面,那么这幅插图已经充分体现其语言诱发、铺垫的重要作用了。那么,使学生理解这首古诗,体会诗中的寓意就容易多了。
(三) 教材插图助力写作素材积累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写作素材积累也较少。写作时常会遇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这一情况。因而,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时可以利用课文中插图,利用生动形象的让学生表达插图内容,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这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出课本插图的内容,插图里是一个熟睡的妈妈,她紧闭着双眼,弯弯的眉毛睡在红润的脸上,还带着微微的笑……通过观察插图,进而让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妈妈的美和温柔。让学生在插图的引导下产生表达的欲望,通过想象力与创造力使插图中的人物“活”起来,从而积累描写人物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将插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想想自己的妈妈在熟睡时是什么样子的,以此打开学生的联想。有了这一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今后遇到类似的写作主题时,也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了。
结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涵,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小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小平台能获得快速背诵的能力、理解课文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文的关联中不断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在利用教材插图作为辅助,由图及文,让学生领会教学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更好地助力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海英.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课文插图运用误区分析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6(10):25-26.
        [2]史延虎.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J].教学与管理,2015(02):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