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朱金刚
[导读] 在新课改的不断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朱金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  311241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这也就要求着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片面的展现给学生。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展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小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所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阅读教学;价值观;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对我国小学阶段的学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们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更有利于展开以下的教学活动。小学是我们国家教育的起步阶段,学生们还处于人生中懵懂阶段,他们正处于技能学习的关键时期,对未知的知识还充满着好奇。教师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展开以下的教学措施。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体现
        1.1诗词歌赋方面的体现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其中唐诗宋词可谓是在古典文学中经典中的经典,它通过简练的文字可以寄托作者的情思或者描述祖国的秀丽山河。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版,优秀古诗文在语文教材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诗词培养的重视。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比如,我们在讲到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一首诗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去引导学生找出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与作者达到思想情感上的共情,从而直观的感受到诗词的魅力所在。
        1.2典型历史故事方面的体现
        我们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流传的传统经典文化数不胜数。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岁月的打磨和沉淀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犹如满天星河,闪耀在中华民族人民的心中。从黄帝时期到今天,每一个时代都有很多的名人事迹和英雄人物的出现。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破釜沉舟》、《闻鸡起舞》、《萤囊映雪》等,都是教师们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的,小学生肯定能被这些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所吸引,而慢慢的被传统文化所感染,从而领会到人生的奥妙与真谛。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2.1对小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内心比较纯粹,没有一点杂念,所以他们背诵课本知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小学语文教师们要利用好他们记忆力比较强的特点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做铺垫,这样他们才能走的更久、走的更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里,教师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学生个性身心发展的差异化,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反复的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式虽然也能达到意识上的认知,但是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去加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就可以有效的加深他们的文化认知能力了。
        2.2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一方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以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他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了解到历史上的名人趣事,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3.1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低
        在新课改的不断要求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大部分学校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而会出现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偏低的现象。如果一位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硬,他们就会对需要教学的知识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从而就很难完成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本来就贪玩的学生再没有好的教学资源,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2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和教学手段过于保守
        语文阅读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语文老师如果采取传统的一根粉笔和一个黑板的教学方式,恐怕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即使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非常高,在讲台上讲的内容也非常的精彩,但是,学生并没有学习的兴趣,这堂精彩的语文教学也变成了语文老师的独自表演。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才能达成教学的效果和目的。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的目标,那么课堂的气氛就会逐渐的沉闷和单一化。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就会变成读书和背书的机器,每天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打卡完成后就把学习抛之脑后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小学生学习的天性,以至于难以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具体措施
        4.1利用传统文化知识拓展,增强小学生的见闻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举个例子,当我们在讲到《北京的春节》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描写手段对文中的植物和动物进行描述,再提出想对应的问题,问学生们文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纱灯,那么纱灯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们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解答,讲述作者利用纱灯如何从侧面去描述过年时的热闹的。并告诉学生在以后运用这种描述手法都是可以加分的,让他们在课下找一个笔记本记下来,方便下次利用。学生们就会在日积月累的知识积累下,知识储备量直线的上升,这样他们不仅可以高效的了解到关于我国春节的知识还逐渐的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4.2利用课外阅读书籍,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去补充一些课外名著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学习。小学生们肯定会被名著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在阅读的同时也间接的学习了里面的传统文化知识。举个例子,《西游记》这本书就比较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一般小学生们都比较喜欢这种冒险的故事情节,而且《西游记》这篇名著中还蕴含着精彩的人物内心描写。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喜欢上阅读,就会以后的生活中培养出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4.3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小学语文教师们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对自己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创设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做他们学习路上的指明灯,当他们在学习中有所疑惑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解答,小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多提醒学生在上课前进行预习。
        4.4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年龄还比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在日常学习中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比如,我们在学到的《春联》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去播放一些关于春联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们在这样熟悉的氛围下去回忆热闹的春节。学生们也将被这样新颖的教学情节所吸引,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学习当中。
        
        五、结束语:
        通过上面叙述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作用和措施分析可知,教师们要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文化和阅读教学相融合,这样学生们就会在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薛娟娟.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8):86.
    [2]王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华夏教师,2020(17):21-22.
    [3]张爱红.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20(0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