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云碧
西昌市蓝天幼儿园
摘要:作为幼儿园课程学习的一部分,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快乐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日常的展开需要多种活动材料。幼儿园教师投放材料的有效性能够对幼儿的活动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实际的教学经验,从运用材料激发兴趣、凸显材料教育价值、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打破区域材料的物理界限等方面探讨材料的投放策略,以提高幼儿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材料;兴趣;优化组合
引言:幼儿园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幼儿基于自身的学习生活兴趣,自主挑选喜欢的材料进行自由探索,并且能够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找小伙伴一起学习玩耍,这种的区域实践活动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师应当积极利用身边有的教育资源,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通过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来提高区域游戏活动的实效性。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能够对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如: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等)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其成功开展离不开活动材料投放的高效,本文主要就如何提升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进行详细分析。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当基于幼儿与各种材料互动有效性的提升。在班级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当首先考虑到幼儿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活动材料的投放,从而确保幼儿活动的自由选择以及替换需求等。为了将材料与幼儿活动紧密结合,教师应当重视投放材料的教育价值,需要认识到材料的投放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当然,教师应当关注到材料的趣味性,只有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才能真正保持幼儿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持久性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投放新鲜的活动材料,并替换掉幼儿不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只有活动材料丰富有趣,形式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才会变得更积极主动,更有创造性。这也说明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认真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接触材料时所体现的心理、兴趣等,为幼儿接下来的活动需要提供依据,以便投入更多的活动材料保障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基于幼儿发展凸显材料教育价值
教师应当对幼儿具有比较多的了解:幼儿对于活动材料的偏好,幼儿可能会感兴趣的一些活动内容,以达到区域活动凸显活动材料教育价值的目的。为了提升幼儿与活动材料之间的良好互动,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当做到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教师需要将区域活动与明确的目标紧密结合。比如,可以在活动材料的旁边放置些图书、图片、文字展板,旨在有效地帮助幼儿在图片和材料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效地培养其探索能力。为了让幼儿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探索具有方向性、研究性,保证幼儿顺利进行基本操作活动,教师可在区域内提供简单的操作流程图,并将幼儿有关的作品张贴在墙壁上或摆放展示。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投放材料检验幼儿的课程学习成果。
例如,在美工区域里不妨提供纸、彩泥、颜料、软笔、棉签、喷壶等材料,让幼儿进行自由选择和制作,锻炼折、撕、搓、捏、涂、粘等手法;在生活区添置花生石臼、肥皂、勺子、漏斗等生活用品,让幼儿可以学习捣花生等基本生活技能。
三、重视材料投放的教学功能
材料投放应当将达成教学任务作为考量的出发点。基于这项基础,应当再增添材料投放的趣味性以及丰富度,即需要注意到材料投放对于教学产生的辅助效果,否则就会对材料投放产生的价值产生负向的影响。幼儿教师在对区域教学活动进行规划时,就应当根据实际活动的需要选择活动材料,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幼儿提供最具学习属性的多种材料。譬如,可以在活动区域中放置和学习有关的图书画册,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自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投放物料,不仅要考量幼儿探索的多元化特征,也是要关注幼儿探索的目的性。如果没有对于区域活动开展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就会使活动节奏杂乱无章,最终对幼儿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基于幼儿园实际材料的优化组合
为了使各种材料能够物尽所用,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对现有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教师不要匆匆忙忙撤换材料,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以多元化调整材料的方式重新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有些教师能意识到固定化区域材料的局限性,却未真正领悟区域材料投放动态性的核心内涵,这就导致教师每逢更新材料时就把区域中原有的全部材料或大部分材料进行更换。而大量地更换区域材料,一方面增加了区域材料投放的难度与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频繁变化的区域材料也中断了幼儿对原有材料的探索,使幼儿对原有材料的探索停留在浅层次,无法进行深度学习。因此要根据幼儿实践操作的具体情况,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添加、删减、组合、再现等,将材料的教育功能最大化,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
五、打破区域材料的物理界限
区域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其物理空间按照活动区特点进行分隔,也由于对区域物理空间分隔的认识偏差,部分教师窄化了区域材料的玩法与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材料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呈现出较为单一的形式,发挥着较为单一的教育功能。有效的区域材料投放要打破区域材料物理空间的限制,强调同一区域不同材料与同一材料不同区域的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发展水平,将相关材料系统地联系起来,达到“1+1﹥2”的效果。如在“秋天的叶子”主题区域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收集各种树叶,将这些树叶投放至科学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分类与记录,并在幼儿充分了解树叶特征的基础上,将树叶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开展美工区活动“树叶拼贴画”。
结束语:综合以上论述,本文首先明确了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一个科学合理有秩序的过程。幼儿教师需要对区域活动教学有效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基于幼儿个性发展,从激发热情、优化材料组合等方面帮助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可持续开展,切实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江菊芬.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思考[J].成才之路,2019,000(016):71-71.
[2]陈宝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000(038):20.
[3]罗艺.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2017(10):00039-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