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金君芬
[导读] 新课改提出了学为中心理念,鼓励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金君芬
        大溪镇麻车屿小学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学为中心理念,鼓励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此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秉承学为中心理念,组织并开展有趣且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入课堂。在学为中心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获取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以及数学综合能力都有所进步,为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打下了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创设情境;引导自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了解与学习新思想、新方法,并研究自身教学的问题,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与需求,进而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法,使教学内容趣味化与多样化,并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使学生在课堂上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最终目的。
一、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建成,具体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效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是新课改以来所有教师都在追寻的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最大的不同就是课堂主体地位的变化,之前是以教师为主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这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追求学为中心目标时,也在探究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能够真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获取基础数学知识时得到进一步提升。除此以外,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产生想学的冲动,进而实现低耗时、高效益的快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运用故事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情境创设,通过教材知识与生活情境设立趣味性的故事。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需要筛选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多媒体设备制作成课件,同时给予学生引导,进入故事情境中。故事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时间与数学”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我们的好朋友小宝,爸爸妈妈答应她在休息的时候,带她去梦寐以求的迪士尼乐园去玩,她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爸爸每工作三天休息一天,妈妈是一名乘务员,每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小宝在每周的星期六和星期天休息,大家可以就这个月的日历帮助小宝计算一下,这个月他们家人什么时候能够共同休息呢?”故事讲完后,学生的表现都非常活跃,都纷纷拿出日历进行勾画,计算他们一家共同休息日的日期,并快速给出答案。教师在学生计算出答案后,还要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下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在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要以此技术来改进教学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具体地感受和认识,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上,可以应用多媒体丰富数学知识的展示,以此创设生活化应用的情境,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有直观地呈现,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也让知识理解有思维上的推理,可以保证知识理解的有效性。例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课堂中就以多媒体为学生做生活中数字运算的呈现,并将人民币的数值体现出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能够强化学生对100以内数学的认识,也能对数学理解有具体的方向,学习也就能在创设的情境中变得积极主动。
        (三)在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科学的学习方式,更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要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更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预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由教师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布置一定的预习要求,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展开自主预习,如何去预习熟悉的知识,如何去预习陌生的知识等,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预习方式,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预习习惯。以“比的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的末尾设计两道预习题目:“商的基本性质?除法和比的关系?”学生依据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以及预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会变得更加地顺利。  
        (四)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解决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但是,之前进行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在上课时能够讲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大幅缩短了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时间,甚至于学生没有进行任何的思考,教师就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学生习惯了这一讲课模式后,就不会独立地进行思考,导致学生过于依赖于教师,不愿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改变这一现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自豪感,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快乐地进行数学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在长期的主动学习中,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要发扬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的接触新教学思想,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喜好,并且还要礼贤下士,倾听学生与家长的意见,并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学会总结与反思,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共同建立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龙启丹.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56.
[2]吴燕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26.
[3]田瑾.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师,2020(S1):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