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董艳
[导读]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
        董艳
        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窝刘完小 256500
        摘要: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小学阶段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教与学中不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科学审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反而以粗心、马虎为由肤浅地掩盖了学生数学计算问题,严重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因此,立足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从兴趣、习惯、技巧等方面探究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成为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浅析 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小学生 良好计算习惯 策略
引言
        小学时期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计算习惯的一个基础与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内在学习规律,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计算方面的难题,并通过纠正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让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好的计算习惯无法在朝夕之间形成,于是教师需要将习惯培养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并发挥自身的辅助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最终在师生的双向配合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一、依托学生心理,激发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本身乏味,学生在计算练习中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将抽象、复杂的数学运算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生活化情境,在加深学生计算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具体而言:一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以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计算的乐趣;比如:在小数的加减运算中,教师可以以同桌为小组,通过超市收银员与顾客的角色,加深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在理解中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乐趣。二是要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巧妙设置儿童化的生活情境,在鼓励学生参与的同时激发学生新兴趣。比如:在10以内加减法运算中,教师可以借助卡通图片、小管家等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练习。三是教师要抓住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不断通过抢答、课堂积分等游戏活动,在有效激发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计算逻辑思维。总之,教师务必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从而为学生数学计算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指导计算算理,把握运算过程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将计算教学作为重点,但往往会将机械性的计算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当中,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计算学习动力,也会降低学生计算习惯培养的效果。

为此,教师需要改变侧重点,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对数学计算题的解释,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算理,不仅知道应该怎样计算,还应知道计算的原因与根据。由于计算是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的结合,于是教师还要在教学指导中让学生了解计算主题的意义,深入剖析计算条件,优选计算方法,把握计算的整个思维过程与内部过程。针对数学公式要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意义,以便实现灵活运用。例如,在计算2400÷(25+13)×(43-28)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这一题目的顺序,让学生对整个运算过程了然于心,减少计算过程中的失误。在草稿纸上进行数据抄写时,学生要避免急躁,准确书写,养成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各个计算过程的把握,力求获得准确计算结果,并形成规范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扮演好指导者与辅助者的角色,让习惯养成不再是难题。
三、注重习惯养成,引导学生掌握必要计算习惯
        数学计算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纵观小学阶段常见的学生计算失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计算习惯养成,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习惯成为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关键。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不论是小数计算中的小数点还是运算符号,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对于列式计算题目,要在抄题后进行原题对照,在进位计算中要注意标准,在计算结果书写时要注意数字的规范化。二是要注重审题习惯的养成,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导致的计算失分。首先,对于纯计算题要审题区分口算与列式计算,避免因审题不清误把列式计算当作口算,造成不必要的计算失误。其次,对计算题要审清要求,特别是运用简便运算的要求,多数学生视而不见,虽然计算结果正确,但可能仍然不得分。再者,在计算中还要引导学生对运算结果的要求进行审题,特别是小数混合运算、分数运算章节不少计算都有要求—保留特定小数位、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等,教师在教学要引导学生养成读题审题习惯,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导致的审题失误。三是要引导学生数学计算结果验算与估算的习惯。一方面教师要在当堂教学中根据互逆算律引导学生进行验算;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通过粗略的验算减少计算失误,提高计算准确率。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错题摘抄记录的习惯。
结束语
        对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行培养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可以为教师传授知识带来巨大的助力,也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最终让学生终身受益。数学计算习惯培养应该贯穿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要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内在需要高度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做好对学生学习特点与内在要求的综合分析,鼓励学生主动投入计算训练,引导学生建立严谨、细致、认真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沈树权.小学生数学计算习惯培养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0(20):127-128.
[2]杨东.在小学数学中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习惯[J].华夏教师,2020(05):12-13.
[3]郁藕琴.小学数学课上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