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隆文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尚文初级中学 2612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新的教学目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具有指导性作用。结合当前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可知,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为切入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基于此,以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
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初中物理教学也进行了变革,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将创新思维有效融合进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现阶段的教学方式都是老师过多时间的理论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获取教学知识点,这对于物理学科来讲并不适用。因为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而且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如果只重视理论,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思路就会逐渐刻板化,对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极为不利的。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意义
创新能力是一种将学生脑海中相对而言抽象的灵感或者想法具象化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们按部就班完成各项知识的学习、练习,虽然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初中乃至高中阶段成绩保持在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水平上,但是缺乏创新能力,学生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没有了教师的指导与教学帮助以后,往往丧失了学习主动性,在很多知识的学习中更是有一种“举步维艰”的感觉,从而一些心态不够好的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物理知识积极性,不愿意深入研究这个学科。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时时刻刻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将新知识尽可能地找寻与众不同的理解方式,从多个角度探究知识核心本质,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具体措施
(一)设计教学情境,提高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大都采用照本宣科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这种方式只重视传授知识,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难以理解,进而逐步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丧失兴趣,失去学习物理的自信心,致使物理教学效率不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指的是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学习教材上的物理知识,也应令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物理问题,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物理知识产生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应摒弃完全照着书本的理论对学生照本宣科,这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也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提升。教师应注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获得有效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根据物理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物理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生动的内容,学习和认知物理知识。此外,在特定的情境模式下学习,还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全情地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在对物理知识点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模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进而让学生可以完全沉浸在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以确保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地思考物理问题,并进行物理知识的创新,找到教师提出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联系实际的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桥梁
联系实际的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桥梁。
例如,在学习惯性内容时,提问:“人在奔跑时被石块绊倒,身体会怎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身体会向前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后再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身体会向后仰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总结出人在滑倒时身体向后仰,教师再鼓励学生分析原因。继而教师再追加一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呢?”学生各抒己见,方法因人而异,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创造性的训练。在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中,我联系雪灾情景,向学生询问可用什么办法解决交通问题时,学生很快地说出很多方法。
(三)渗透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快速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多种便捷的教学设备,若依旧按照传统观念构建互动讨论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轨。所以,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合理性地渗透到互动讨论模式的构建中,逐渐形成新颖、完善的物理课堂教学体系。在传统教学环节中,教师仅仅能够通过粉笔绘画、理论讲解的方式展开物理概念的学习,学生的理解程度取决于自身的想象能力,无法保证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动态图、视频等形式将抽象知识理论化,将学生带入肉眼不可见的微观、宏观世界。同时,借助微课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各个环节互动讨论的目标,也为教师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参与到学生互动讨论中,给予建设性意见和思考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生互动讨论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声的传播介质、传播速度教学中,由于其物理探究实验要求较严格,不便于实践操作,教师从互联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中掌握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能力。
(四)设计情境,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和民主性的课堂氛围中,能更轻易的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独立自主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初中生新接触物理学科,加上老师的严格教学,学习压力会比较大,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设计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指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尤其是物理学科和学生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会使情境教学更加顺利的开展。
(五)开放的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实验的开放包括实验仪器的开放,实验方案的开放、实验结论的开放和实验内容的开放。如:做“电阻的测量”实验时,可准备“实验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各取所需,可测未知电阻的阻值,也可测电压表的内阻,电流表的内阻,还可测几节干电池的内阻;方法上可以用伏安法(内接法,外接法)、伏伏法、安安法、欧姆表法、替代法、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法等。通过这样开放性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以后其他的实验中进行方法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经过这种开放实验的训练后,对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能选择器材、方法设计验证。
结束语
总之,物理学科相对于文学类的学科,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课堂教学时尤其需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老师要改变以前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依托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霞.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Z1):94-96.
[2]周荣隆.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20(15):145-146.
[3]王秀婷.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浅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2):112.
[4]王治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6.
[5]吴家叶.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