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礼芬[1] 贺礼莉[2]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中心学校 423025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七中学 423000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观察现象、逻辑思考、推理演算、总结归纳的学科。数学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不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感觉艰涩难懂、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需要从学习兴趣、教学情境、课堂评价、教学时间等方面入手,改变当前部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不良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仍然使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仅使用一种教学方法不加以创新,并且数学教师仅根据测试内容进行,仅评估学生的最终数学成绩。这些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单一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使得数学课堂无法发挥高效作用,学生越来越厌倦学习有关数学知识。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而这一基础知识对于未来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于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并科学采用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以改变现阶段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观念陈旧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学非常重要,学生的基础知识稳固程度对于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至关重要。因为数学理论知识是第一次出现在学生的认知中,现实生活中,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界开始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当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适当融入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教育理念,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教学。然而,目前一些数学教师更注重自身的教学成就,这些问题也严重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这种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也同样影响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三)数学教学的目的没有明确
因为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不可能完全理解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这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此外,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技能。数学教师要想让数学教学更有效率,就需要理性地设计自己的教育目标,组织好所教的重要内容,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对课堂现状进行一个全面了解。然而,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注重教育目的的设计,从而失去了有序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重趣味
数学课堂导入是数学教学的开始,对学生来说,第一感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在课堂导入中未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吸引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很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注重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第一时间就感觉到数学课堂的魅力,进而进行积极探究。因此,教师需要从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来增加导入环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丰富有趣的课外内容融入到导入中,也可以运用视频、对话等方式增加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用一个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趣味导入。很多学生都很关注自己的身高,所以在刚刚上课的时候笔者拿出一个卷尺,并问学生有没有兴趣来量一量自己的身高。看到卷尺之后,很多学生都表示感兴趣,但还在犹豫,这时候笔者先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将数据写到了黑板上,在这样的行为鼓励下,有学生主动站了出来,想要测量自己的身高,在有人带头之后,部分学生陆续测量了身高。通过这样的互动环节充分调动了学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营造了良好的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测量结束后,笔者让学生看着黑板上写下的关于身高的数据,猜测自己的身高是一百多厘米,还是一百多分米,亦或是一百多米。在这样的猜测中,笔者进行了正式的新知识教学,学生也踊跃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需要注重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二)从农村实际出发,丰富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导入课程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列举数学知识在农忙生活中的应用。如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售卖农产品盈亏问题等,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透过生活实际,发现学习课题的作用。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实践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玩得开心,学得深刻。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教师事先准备好树苗,带领孩子在校园里植树: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深度学习到两端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只有一端植树等情况。这样引入小学数学课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印象。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去探究植树问题的不同情况。在《路程、时间、速度》一节的学习中,老师利用丰富的情境,从奥运会百米飞人到学校开展的运动会,从介绍各种各样交通工具的速度到学生走路上学所需要的时间,丰富的新课导入资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得原本枯燥的概念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探究速度概念时,教师将骑车1小时行了9千米与飞船每秒飞行15千米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讨论二者的速度是否相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速度单位和以前学的单位有所不同,这时,针对同学们在探究中的难题,教师补充说明新单位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水到渠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的数学概念。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以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气氛。同时,需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上,通过探究教学引导出新知识。
(三)课堂训练:重整合
教师可以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习题化、将习题变式化等,让数学课堂训练更有层次,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更充分的训练。不过有一点教师应当明确,即课堂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透彻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所以,课堂训练应该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另外,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整合,让课堂训练更加充实。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的知识学习环节融入到课堂训练中,即学生需要通过知识学习对笔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笔者的问题是:什么是分数?分数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两个问题,学生需要在阅读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回答。这样的学习形式,既可以让学生对分数知识进行学习,又可以训练其思维能力。
结束语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在农村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生活情境,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宋平平.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8).
[2]韦华芳,周优军.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1(2):117-121.
[3]胡景堂,刘宁宁.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现状与方式探索[J].教学探究,2018(1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