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仙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盈丰小学 311215
摘要: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并不成熟,而且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在上数学课时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这不利于小学生提高数学成绩,也不利于数学老师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如果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融入相关的数学游戏能够较好的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老师有了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且也推动了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认可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帮助小学生通过数学游戏掌握更多的知识。接下来就根据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相关问题分析和策略研究。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低年段;教学;问题及策略
前言:在实际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很少发现老师采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方法,大部分数学老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并未将小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而且“灌溉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讨厌学习数学的不良心理,而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以上这种情况来看,数学老师应当进一步了解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同时也给以后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提供借鉴意义,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低段数学教育的开展进步。
一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课堂的相关概述
在很多低年段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并未将小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而是将自身置于课堂的中心,一节课更多的时间是老师讲学生听,小学生总处在被动式的学习当中,而且在一节数学课里小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除了老师向学生提问问题之外可以说是没有其它的师生交流机会了,但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让小学生一堂课的时间总是坐在座位上是不利于小学生集中听课注意力的,而且如果数学老师和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就很难具有针对性的掌握每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这样不利于老师、小学生的教学和学习进步的。而要想更好的改变以上这些情况,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这方面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归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老师做好小学生的引导者,鼓励小学生多向自己提问问题和其它交流,进一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数学老师可以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融入相关的数学游戏,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心理,这样老师也能做到寓教于乐,也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在交给低段小学生加减法的数学知识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做游戏,老师可以给小学生准备相应的玩具,让小学生根据老师出的加减计算题进行玩具的增加和减少,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相应数学游戏的分类
2.1比划游戏
在每节课过后都有相应的休息时间,小学生喜欢在课间打打闹闹,但是课间休息时间较少,小学生很难尽快地将心思从课间收回到课堂学习上去,如果数学老师在一上课就开始向学生讲述这节课的数学知识,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会很明显,而且小学生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记忆上,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也很容易形成生硬的课堂氛围。根据这种情况来看,数学老师需要给小学生提供一个过渡阶段,让小学生能尽快的把心思放到课堂学习上。例如,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比划游戏,数学老师可以先向小学生解释什么是笔画游戏,然后再进行相关的游戏示范。比划游戏是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的,数学老师可以统一给小学生规定一个比划的形状,然后看哪个小学生做的最好最快,老师也要尽可能的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去,对小学生们的比划内容做出相应的评价,这样在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敢于同老师进行交流,可谓是一举多得。
比划游戏虽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但老师也要较好的控制做游戏的时间,而且要尽可能的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渐渐进入数学学习中。比如,数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考验反应速度的比划游戏,就是老师说出相应的数字让学生用手指头比划出来,这样能够较好的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在PPT上放出相应的图画,在课堂的最后让小学生指出哪一个是课前老师要求比划的内容,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小学生的记忆能力。
2.2扮演游戏
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并不成熟,自制力相对来说较弱,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很容易被其它有趣的事情吸引,进而增加了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疲惫感,这样很容易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这种情况来看,数学老师要尽可能的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时不时的动起来,这样能较好的拉回他们被分散的学习注意力。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的操场上做扮演游戏,例如老师可以选择数字抱团这个游戏,老师在喊出一个数字之后让小学生能够迅速的进行相应数字的人数抱团,然后再迅速的更换抱团人数,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小学生的加减计算能力和对数字的反应能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也能够促进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让他们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而且通过游戏化的数学知识传授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慢慢得到提升。
2.3比赛游戏
经过一些观察我们会发现,小学生很喜欢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他们在受到表扬之后会兴奋的手舞足蹈,而且回答问题的声音也会增大,这也就反映出小学生喜欢受到关注的这一特点,再加上我们每个人具有的好胜心理,老师带领学生做比赛游戏也是十分合理的。例如,在学习“图形认识”这一章节的知识时,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竞赛,可以让小学生单独进行,也可以让小学生分组进行。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球体等等图形,然后向小学生解释一下对这些图形的定义,在这之后就可以让小学生在班级中找出相应的图案对比,看看哪个小学生或者是哪组小学生找出的对比图形最多,然后向表现较为优异的个人或小组进行口头的表扬或者是奖品的颁发,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他们对这些图形的记忆程度和认识能力。再比如,老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加减计算题的展示,然后故意算错几道计算题鼓励小学生进行错误纠正,但要给小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要让小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答案的计算和对比,然后看哪个小学生找出的错误答案最多,这在一方面锻炼了小学生的加减计算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学生对老师的传统认识,老师并不是一直是对的,小学生要敢于对老师进行质疑,要敢于向老师进行问题的提问,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也拉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三 结束语
很多低年段小学生会产生讨厌学习数学的这种心理,有些小学生的抵触心理还比较强,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教学方式的不足,而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较好的帮助老师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能够较好的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老师完成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进城,但老师也要注意数学游戏的选取,要尽可能地选择合适的数学游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课堂上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家长也要改变对数学游戏的传统认知,进一步推动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课堂上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秋千.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家长, 2020(6).
[2] 朱翔羽.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 2016(34):105-106.
[3] 钟平. 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求知导刊, 2015, No.37(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