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罗阳
[导读]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罗阳
        重庆市涪陵城区实验小学 重庆涪陵  408000

        摘要: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更重要的还需要从集体角度出发,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与人相处之道。而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是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能力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让学生在合作中可增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通过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培养合作精神;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合作学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也正处于思维不断的发展阶段,枯燥的教学模式以及部分教师所教授的重点知识不清晰,就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或者是学生走神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根本就听不进去,然而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学中所遇见的问题,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导者,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当有不懂的问题时,同学间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所遇见的问题,今后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了解,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学生交流和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题
        (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缺乏有效章法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忽视合作教学中的一些规则、组织问题的重要性,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讨论的效果,但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关注往往导致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担心学生不能主动地投入合作中,就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于是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会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使合作学习方法流于形式,甚至会出现与预期的效果背道而驰的情况,不仅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更会导致他们缺乏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视。
        (二)合作学习本质被忽略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落实,让教师摒弃了固定、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合作学习模式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一举措的开展非常正确。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正确领悟合作教学的本质,认为课堂提问教学等同于合作教学,并在设置问题时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基础,缺乏应有的探究性与启发性,导致合作教学开展效果欠佳。


三、通过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精选合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能力还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并不是所有的学内容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讨论并且有价值的问题,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并且答案需要多样化,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与意识。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计出有效的合作探讨内容,内容的难度需要适中,给学生更多合作讨论的时间。在学生合作讨论时,教师还需要仔细聆听,在适当时机给予有效的评论,尤其在学生意见难以达成一致的地方,更需要给予有效的引导。
        (二)设置合作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将情境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时,需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布置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比如,在“位置和方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可将教室作为电影院,教师以小组为单元,对各个小组成员发放“电影票”即卡片,卡片中有座位号,要求学生在进入“电影院”时,根据“电影票”中的座位号找到作为,在找座位时,即可了解到位置和方向的知识。
        (三)组建合作小组,实现合作教学的目标
        教师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明确分工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的合作能力。研究表明,有效的小组分工可以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合理分组。科学合理地分组是提升学生合作意识的关键,一般来说,每组人数应该在4人到5人之间,人数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利于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个人才能的展示。第二,分组合作。在每个小组中需要设定组长、发言人等职务,让每个人都能够各司其职,对本组人员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
        (四)全班交流评价,教师适当小结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创建组内合作以及组间竞争的教学机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充分尊重所有学生。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还应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使得所有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生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也应注意耐心讲解,针对大多数学生所反映的问题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可根据小组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奖励或者批评。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做好汇报工作,同时还应针对合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比如,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观察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然后设置多个奖项,包括“共同进步奖”“佳沟通奖”等,对小组起到激励作用,使得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充分发挥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合理地分配小组,开展高效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的水平,进一步培养自身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华.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J].读写算,2019(30):93.
[2]秦杰,刘开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51.
[3]董坤.聚焦合作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上),2019(10):168.
[4]刘敏.简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110.
[5]何懋蓉.小组合作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