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许卫波
[导读] 初中化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在粤科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
        许卫波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海中学  535400
        【内容摘要】初中化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在粤科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填充趣味的元素。充分的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动态化的展示化学的知识内容,夯实化学的基础,并在课上课后融合信息技术,深入浅出的展开化学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打破传统教学中封闭的课堂模式,使得化学的教学更具灵动性,教师要顺应初中生的思维模式与性格喜好,创建微课、PPT、视频软件等多重教学模式,延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对化学的见解,表述独立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化学创意灵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深刻理解和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核心素养,并贯彻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谈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深度融合;课堂实践
        课改对我们老师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但对课改的真正认识却是从去年开始。以前我也看过一些理论和实例,以为拉开桌子,发放学案,老师站在台下讲,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做,那就是课改。现在,经过了半年的实践,我才明白了课改改得不仅是形式,而是对原有课堂理念的彻底颠覆。新课改中,我们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或者可以说也是一个学习参与者。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地,学生的舞台。把化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课改。
        一、通过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共享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会寻求知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们已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使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有些知识点很抽象,针对这部分知识如果能正确地选择并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微观抽象的内容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想象空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讲解、传授、降低知识点难度的作用和目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多媒体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与化学的整合,可以解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些建构障碍,尤其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微观反应、在实验室不可让学生尝试的有毒的、危险的、爆炸的反应,通过多媒体进行模拟,将反应原理、错误操作后果展现,并可定位在某瞬间,化抽象为具体,也可变枯燥为生动,让学习难点顺利突破。网络资源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多渠道的信息,从网络上获得知识,可打破课本的局限,使知识向横向、纵向延伸,为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化学实验不能操作,这样就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课堂效果不理想。但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制作课件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整合方式之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可制作一些反映微观粒子间反应的课件;反映微观粒子的特点的课件;模拟在实验室,不可让学生尝试的有毒的、危险的、爆炸的反应的课件等。利用这些课件,来解除学生的认知障碍。课件的制作可以积件的形式,交互性要好,重突破难点,减少没必要的声音和文字,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增大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比较繁杂,内容点多面广,如果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就会使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密集和有序化,更加丰富多彩。网页制作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趋势之一,它通过网络的强大的功能,丰富的信息量,将使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网页的制作可以某个专题为目的,如初中化学中的《化学与生活》《环境污染》、《金属》,《初中化学学习资源》等,教师课前按照课程标准,对网上的资源进行整合。在网页中,设制与教学中的相关网站链接,使学生直接通过鼠标点击,了解相应的内容。如在《铁》网页中,教师可根据对学生对铁的现有的认知程度而作了相关提问,对本课中应用的铁的生锈及防治、铁的冶炼等网站作简要介绍,然后让学生进入网站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中遨游,教师不作任何硬性规定,学生充分自主地浏览网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模式下,学生的认识难度不断降低,学生的知识容量不断扩充,学生兴趣得到提高,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得到张扬,学生乐于求索,乐于思考。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推进素质教学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新《课改理念下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8):60—61页。
[2]王祖浩、王磊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实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9):78—80页。
[3]赵琴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深度融合实践的研究[J].学刊,2017,(19):165-166。
[4] 李景丽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未来英才,2016,(9):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