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 邬凯欣
[导读]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
        邬凯欣
        大溪镇麻车屿小学
                          
        摘要: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小学阶段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教与学中不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科学审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反而以粗心、马虎为由肤浅地掩盖了学生数学计算问题,严重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因此,立足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从兴趣、习惯、技巧等方面探究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成为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方法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出他们的数学基础水平。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知识量大、知识点衔接紧凑的特点,所以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数学计算能力,才能避免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一、计算能力在数学中的重要程度
        计算在数学中处处都存在,基本上很多数学内容都和计算有关联,比如说空间图形、统计概率这也和计算息息相关。并且计算能力也是人们必备的能力之一,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探索性的技能,可以用来探索和解释一些比较复杂的社会性问题,人们有很多行为选择和行动计划,都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之后得出的。所以说,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书面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一)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方法和计算法则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这个概念,情境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教师通过生活中熟知的例子和事情,让学生能够容易进入情境当中,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比如买书、买玩具、打游戏等一些简单的情境,由于学生对此有兴趣,才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在《倍数和因数》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笔者首先引入生活化因素,并提出:“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要选出12名同学参加猷辂拳表演,但张师傅有要求,为了整齐必须排成长方形队伍,现在请同学们画一画,并用算式表示你的排法。”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引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最终,引导学生将排法展示出来。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师在教学相关知识时,应融入学生生活的实际状况,以此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的观察以及分析。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提高计算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类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如今天安排人员扫地、擦桌子、擦黑板,其中扫地人数是10人、擦桌子人数5人、擦黑板人数1人,请问扫地人数是擦桌子人数的几倍,是擦黑板人数的几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关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扫地人数用小方框标出,第二排标出擦桌子的人数,第三排标出擦黑板的人数。从黑板上可以看出,扫地擦桌子以及擦黑板具体的人数且存在的数量关系。通过帮助学生科学分析,融入生活的实际情况,学生就会了解“倍”的概念,从而得出10÷5=2。扫地人数是擦桌子人数的5倍,10÷1=10,扫地人数是擦黑板人数的10倍。通过这种简单明了的分析,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并保证最终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精神,提高计算能力
        首先就是通读问题的习惯,学生在进行解答问题的时候,必须要通读题目,应该读两到三遍,这样才能掌握其中所有的数据,进而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其实在重复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在脑海中进行着问题的分析以及解题步骤。其次是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小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认真,所以计算就很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认真度,这样进行计算的时候才不会跑神。而后就是仔细誊写的习惯,我们都知道干净整洁的解题过程总是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小学生在解题计算的时候,尽量不去乱抹乱改,解题要有正确的格式,不能这写一块,那写一块,应该保持其美观性。最后就是校对的习惯,所谓的校对就是进行验算的一个过程,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是计算一遍有个结果就行了,很少有进行验算,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其准确性。
        (四)突出课堂教学,注重当堂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标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归结到课下,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当堂计算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突出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算理、算法、概念的解读,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当堂掌握数学运算算法、算理,同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算法、算理的逆运算、变形运算,注重学生基本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其次,教师要围绕当堂教学重难点,结合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归纳,在学法、算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计算失误。再者,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课节知识中所蕴含的常见的公式变形、逆运算等关联算法进行必要的讲解,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相关,还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分析阻碍学生计算能力的原因,并以此为优化计算教学活动的关键点。分析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找到运算方法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联结点,进而完善计算教学体系,进而使学生的数学运算思维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光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探析[J].教育界,2020(50):61-62.
[2]雷军明.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周刊,2021(02):37-38.
[3]吕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