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张琳
[导读] 在当前小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教学的效率和科学性
        张琳
        临江市建国小学 134600
        【摘要】:在当前小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教学的效率和科学性,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获得较大的收益,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切实满足当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促使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对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而言,很大程度上会对于学生心理发展造成影响;对于当前教师来讲,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策略
        引言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增强,同时也可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在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给学生应该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性
        (一)帮助教师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这个阶段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往往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呈现出来的。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能够了解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而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以及与其他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便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康的发展进步。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效地整合就能够帮助教师透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这就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来源,从而采取更加恰当的,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二)有助于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在当前,为了能够切实保障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或人际交往过程当中,其秉持的态度通常都是相对较为稳定以及积极向上的,然而,部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甚至会出现精神紧张等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有效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或精神问题,一旦发现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要及时采取合理的科学措施进行应对,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产生过激行为,同时也防止在班级中出现恶性事件,切实保障学生实现健康稳定地成长。
        (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讲,一些学生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甚至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异常,会与其他学生存在着差别,甚至会对他人产生敌视的心理。还有部分学生会采取不良行为将课堂秩序进行扰乱,直接影响到了课堂纪律,同时,这一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会对于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造成阻碍和影响。对于当前的教师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精神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要充分了解和关注学生的精神状况,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帮助学生疏导内在的不良情绪,促使学生可以不断纠正和改进自身的行为。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融入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打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在当前,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需要让学生确立一个共同目标,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还需要让学生具备共同的理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另外,要求教师以及学生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教师要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要积极向教师问好,在课堂上遵守各项规定和秩序,打造氛围和谐的优质课堂。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科素养,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稳定发展。另外,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组织班级会议等活动,给学生正确地引导,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二)结合德育教育开展心理教育
        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教学给学生渗透心理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的协调补充让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都可以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会上开展以“我爱我的班级”为主题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班级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热爱自己班级中的桌椅、绿植、同学、老师以及卫生用具,然后将心理教育穿插其中,在讲到热爱同学时,教师可以将嫉妒、怨恨这些心理教育因素穿插其中,让学生了解到嫉妒、怨恨心理的存在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同时会给整个班级管理带来怎样的影响,让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认识到这些不良情绪的坏处,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免除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四个字产生的恐惧心理,不在让学生听到这四个字而发生畏惧,借助于德育教学学生可以更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将这两者融合,在管理中潜移默化使得学生学到更多心理健康知识。
        (三)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有效创新
        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效融合。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创新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整合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寻求教学创新之法,让教学工作更具有激励性。引导学生积极互动探究,教师要更注重对学生的鼓励。例如,针对一些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要单纯的进行说教,应更多的运用引导的方式,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疑惑,并找出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所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好解决学生存在的成长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通过有效实践,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利用板报宣传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黑板或墙报进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板报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地将心理健康知识展示出来。这些板报的内容可以是图画配合文字的形式,这样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宣传更多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而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定期将一些有关于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粘贴在版报上,在课上提倡学生在课下学习板报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版报上的内容自主解决心理问题,可以说,板报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群体中。由于板报宣传的形式具有非常高的灵活度,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去学习这些内容,这可以很好地在帮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仅需要对于实际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讲授,同时,还应当要引进更加先进以及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切实保障班级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当中,教师要明确工作重点,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合理科学地引导,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才能够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文静.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1):236.
[2]侯振保.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