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璐
湖北荆门市掇刀石中学 448000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结合一线教学工作实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筑牢爱国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第一价值准则,是每个公民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最伟大最崇高的思想情感。高中阶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渗透教育呢?
一是讴歌祖国壮美山河,激发学生爱国源泉。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不仅有古诗文,也有现代文。内容丰富,角度各异。既有一泻千里的黄河,也有秀美如画的黄山;既有雄伟的长城,也有浩荡的长江,还有险峻的三峡;既有终年积雪的高原,也有美丽富饶的平原。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些秀美山川,让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油然而生。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美文赏析,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略祖国如诗如画的美景。同时,我还通过多媒体教学,适当播放《航拍中国》《美丽中国》《中国风光》等视频,展现祖国大美江山,将祖国的山山水水牢牢印刻在学生脑海中。通过这些教育,相信他们今后无论走向世界何处,祖国一定记在心中。
二是加强历史文化宣传,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既有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元曲;也有艺术作品,如音乐、美术,绘画、书法等等。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从中华民族深厚的土壤中,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激发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始终牢记以祖国为荣。
三是挖掘历史人物素材,树立正确人生理想。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用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启迪思维,净化心灵,让学生在历史人物的感召中,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开启美丽的人生航程。如屈原报国投江、苏武北海牧羊、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等。通过这些爱国主义光辉事迹,筑牢学生思想防线,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二、 培养敬业精神,奠定事业成功的基石
强烈的敬业精神是优秀人才的“基因”,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主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坚持以身示范,做爱岗敬业的表率。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持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承担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坚持苦中求乐,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较好地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终身受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必须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成功经验,如“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我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因势利导,注重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从一点一滴抓起,教学生学会听课,学会记笔记,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质疑解惑,学会总结提高。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学习办法,就自然而然地喜欢学习,这样学习就不再是负担,学习态度也就相应的发生了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深造和事业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让学生牢记“唯有奋斗才会成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成功。成功需要奋斗,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将时事政策、国家大事和国际新闻等热点知识通过阅读、作文等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避免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个人长期坚持阅读《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将重要文章收集整理后进行挖掘拓展,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做到知识活学活用。如每年组织学生阅读习总书记“五四”讲话,特别是青春励志寄语,鼓励学生拼搏奋斗,始终牢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针对中美贸易争端,将华为公司“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最终领先世界”的城墙突破理论作为话题作文,让学生学习华为精神,始终牢记只要坚持不懈地,必将赢得成功。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为莘莘学子成长送上肺腑之言,为他们成才铺路搭桥。
三、塑造诚信品质,开启美好人生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儿女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掇刀石中学通过开展诚信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以学校编印的《诚信文化读本》为载体,结合丰富的古典文学教材,努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一是教育学生诚信做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国人自古重诚信。孔子说:“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顾炎武说:“生来一诺比黄金”。还有商鞅“立木取信”的千古佳话,都充分说明了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把诚信作为立身的必修课,教育学生讲诚信、守承诺,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
二是教育学生诚信求学。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投机取巧,终将一事无成。古人说:“学者不可以不诚,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此,我特别强调学习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对需要背诵的课文,我坚持逐篇默写,人人过关。对布置的作业,严禁抄袭。否则予以惩处,让不讲诚信的学生付出代价。对考试成绩,要求如实向家长汇报,严禁涂改欺骗。特别是为了培养学生诚信自律的意识,在语文考试中试行无人监考,倡导诚信考试,收到较好效果。
三是教育学生诚信交友。同学之间只有诚信交往,才能互信互助,团结友爱。掇刀是三国文化重要发祥地,关公在此屯兵练兵,刀掇巨石的历史典故,“忠义信勇”的关公文化,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谊,成为我校开展诚信文化教育的重要知识来源。同时,先秦文学中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之义”等优美篇章,为诚信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地案例。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最珍贵的素材。
四、弘扬友善美德,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被人们传承和弘扬。如今,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成为处理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这一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尊重学生,注重平等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不同个性,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学生的发言交流活动中,真诚与学生互动沟通,认真倾听,学会欣赏,积极面对,不歧视、多包容,少批评、多鼓励,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培养和谐情感,打造友善课堂。
二是关心集体,倡导团结互助。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集体而生存。要教育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这样,集体才会越强大,个人才会越优秀。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培养学生豁达友好的心态,增强亲和力;培养学生乐善好施的品德,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在人际交往中多些宽容友善,少些偏激急躁,学会用美德滋养心灵,成就快乐人生。
三是关爱社会,参加公益活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让学生不脱离社会,增强将来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比如开展“环境保护日”活动,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小分队走向田间地头,保护漳河母亲河水源地,净化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开展“扶贫助残”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孤儿院、养老院,开展“献爱心帮扶”活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号召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街头,打扫环境卫生,引导文明交通。通过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人间冷暖,学会关心他人,栽培友善之花,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愉快,健康成长,将来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可堪重任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