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王翠香 孙凯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德育的作用已被教育界
        王翠香     孙凯
        黑龙江省宁安市丹江小学    157400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四小学       157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德育的作用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可。德育在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三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德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开展相关德育活动,促进小学德育发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实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受到中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小学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格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需要更加重视德育,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
        一、改进德育教育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校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作为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在小学阶段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可以满足新时期进行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理论却缺乏应用性,多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向学生输送德育理论知识。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理论知识枯燥无味,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无法理解德育教育理论知识的真正含义。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让学生理解德育教育真正的含义。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自己的理解,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说,这使得小学阶段德育教学的开展面临着重重困难,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分层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学校在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将德育教育层层分解,逐步递进。达到进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需要根据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设立德育教育的目标,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相关的计划,使得整个德育教育工作的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地开展。相关部门在进行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的时候,需要保证德育教育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时候,需要根据既定的目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这对于提升德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保证可以达成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目的。
        首先,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最基础的品德,比如爱国、孝顺、团结等,使得学生具备最基础的思想道德修养。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设立传统文化大讲堂,在讲堂上为学生讲解《论语》《三字经》《千字文》《孟子》等经典名著,并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培养学生明事理、辨是非的能力。此外,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在建党日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自1921成立以来的艰辛,对学生自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还可以在学雷锋纪念日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帮助他人,比如可以让学生去当地的福利性机构比如孤儿院进行帮扶活动;另外,在中国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组织学生就节日的传说和意义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程度,使得小学生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为了保证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对学生进行高一个层次的理想教育。小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栋梁,必须拥有远大的理想目标,才能在未来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理想教育需要在学生接受了基本的思想道德基础上进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帮助学生寻找到奋斗的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德育教育实践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而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为了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充分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现书本知识的有效转换,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小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使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的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深化学生的品德意识,达到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
        比如,教师在针对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环节中适当地设立一些小游戏,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描述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对这一行为是否符合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进行判断。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编写相关的情景剧,让学生发现情景剧中不符合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的行为,比如“小红同学在课上睡觉被自己的同桌制止”的情节,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课堂中理解德育教育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让学生对德育教育中的知识点产生认同心理。此外,教师需要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实现家校联动,让教师、家长在日常活动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规范学生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 总结
        小学阶段是人类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对于人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品格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相关部门需要意识到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实践水平,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杨金东.试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18):103-104.
        [2]?石昕.关于小学德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2):109-110.
        [3]?邓晓晨.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知识文库,2020(17):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