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 李桂淑
[导读] 为了维持初中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李桂淑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民族中学   546200
        摘要:为了维持初中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初中班主任需要积极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敏感且心智尚未成熟,通过德育教育的展开,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采取激励策略,将更有利于帮助初中班主任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工作。本文针对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激励策略初中、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许多初中班主任发现最终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为此,初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激励策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结合生活实施激励策略
        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进行激励策略时也需要依据实际生活来开展相关的活动,把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作为切入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德育教育并非看不见摸不到,而是具有一定生活性的,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对自身的德育追求[1]。
        团队协作精神不仅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也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良好品质。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把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对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务,最后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选择出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在布置小组任务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任务的选择应贴近生活,使学生们能够在更为生活化的场景中去进行完成。此类小组任务的布置,一方面从生活小事入手,让学生们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积极;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除此之外,通过最后教师的鼓励,也能够使此次活动达到一个良好的激励效果,让学生们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更加主动。
二、物质激励与榜样激励
        物质激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激励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攀比心理,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学校中每个班级都被划分了一块卫生区,学校会对卫生区进行定期检查与打分工作。教师就可以在每次打分工作后选择出一个“最佳卫生小组”,并颁发奖状等物质奖励。同学们在看到这种物质奖励后,会在今后打扫卫生的时候更加主动,希望自己的小组也能够得到奖励。长此以往,将有助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物质上的激励之外,榜样激励的作用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大多比较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作为班主任可以给学生们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不仅仅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能够使班级内整体的班风与学风更加积极向上。在这种良好氛围中,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也将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三、激励的多元性与适度性相融合
        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采取激励策略,并非要求教师盲目使用,而是需要依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度激励策略。在采取激励策略时,教师首先需要注重激励的多元性。所谓多元性是指,在进行激励策略的过程中除了教师之外,学生的家长以及学校等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使最终德育教育的成果更加理想。除了多元性外,教师在采取激励策略进行德育教育时,也要注重适度性。所谓适度性则是需要教师依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激励。当学生出现了错误的行为时,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批评,而不是盲目进行激励。如果忽视学生的行为而一味进行激励,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学生德育观念的形成都是十分不利的。
四、尊重学生,优化德育教育体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中的引导者,在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们进行积极引导,并且应该要对学生们给予更多地尊重。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应该要多和学生们进行平等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适当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激励引导,使学生们对相关的德育教育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另外,在日常的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注重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真正意义。一些教师在进行激励策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德育教育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虽然相关的活动以及措施有许多,但学生所获取的内容较为零散,德育教育的意义并没有深入到学生们的观念中。基于此,班主任还应该不断优化德育教育体系,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们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德育水平与综合素养。
结束语:初中时期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班主任依据学生们的成长规律采取有效地激励策略来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使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有所提升,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在采取激励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激励,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道德观,为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梅.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措施探析[J].情感读本,2020,(11):101.
[2]柏冬.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文渊(中学版),2020,(7):33. DOI:10.12252/j.issn.2096-627X.2020.07.0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