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吉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 130011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发生较大改变,地理老师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导”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导学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学案;应用
新课改理念逐步深入广大老师的内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导学案开始走入初中地理课堂,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依托于导学案,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的训练,力求最大化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水平[1]。
一、设计比赛试题
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老师预先要划分合作小组、设定比赛规则、明确奖励方式。在每次上课时,适当地发放比赛试题,五分钟后,选择几位代表在台前出示小组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地理老师带领全体学生共同批改,选出最终的胜出组,全班给予掌声鼓励,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老师要注意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比赛帮助学生自然实现对新旧知识的过渡。例如:在讲居民与聚落中有关“人口与人种”知识的时候[2],设计习题如下:一是根据最新的统计,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人口?二是我国大多数人是什么种族?三是我国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比赛活动后,老师导入新课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人口与人种一课,学生自然投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从简到难,由此及彼的方式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便于老师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
二、列出自学提纲
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时候,地理老师可列出学生自学的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阅读的有效指导。
老师要对课本内容及学生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合理进行自学提纲及活动流程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导学案中的问题寻找学习重点,做好标注,引导学生分段阅读,学会查看地图,展开问题分析与思考,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会对插图与内容的比较、转换等。例如:在讲“比例尺”时,老师可提出问题:一是对比河北省地图与中国地图,二者哪张图的比例尺比较大?二是哪张图包括的地理范围更广?三是哪张图中北京的标注更具体?通过学生交流学习,将答案分别写出,得出结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较为具体;相反,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较为笼统”。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实践,划分小组,每组拿两张白纸,绘制教学楼和学校地理平面图,选出最佳小组,及时进行表扬。深化了学生对比例尺相关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提高了自学效果[3]。
三、设计思考习题
地理老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导学案内部,设计思考习题,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这也是将导学案应用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了解基本地理知识前提下,对学案中的思考习题展开学习和思考,可是,有些学生不愿动脑,懒于思考,地理老师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思考状态。例如:在学习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一课时,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1993一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印度码头拥挤的人群图,让学生读出2011年印度的人口数量,列出同年度其他几个人口大国的人口信息进行比较,算出印度18年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再对比我国同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组讨论:人口众多的国家分别具有什么优势和劣势?选择小组代表发表各自的观点。老师及时给予评价[4]。最后,要求各组以“如果我是印度新德里市的市长”为题,策划一个简单的经济建设的方案。这样的设计,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结束语:
总之,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理老师可巧妙地运用导学案,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老师主导、引导、辅助下,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学、思考、讨论、实践等活动,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文砚. 初中地理课堂导学案在合作小组模式中应用及研究[C]// 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 2016.
[2] 敖登图雅. 蒙授初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3] 管庆文. 在初中地理"三出发"优质课堂中r如何实践导学案的"六环节"[J]. 中外交流, 2018, 000(011):173.
[4] 杨凤军. 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在课堂上的应用[J]. 山海经:上半月, 2018, 000(006):P.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