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敬玉
重庆市丰都县武平镇中心小学校 4082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对我国小学生管理教育不仅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管理教育中必须要合理运用该教育模式,否则就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互联网+教育”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互联网+教育”模式带来的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小学生;管理教育;影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互联网+教育”模式,我国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管理教育中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带来许多机遇。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发挥“互联网+教育”模式的重要价值,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学生管理教育中必须要科学运用互联网资源,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一、“互联网+教育”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实现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工作
现如今,虽然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但是许多家庭迫于经济压力以及其他的原因,只生育一个子女,这些家庭因为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多数孩子都是由家中长辈照顾,孩子性格比较娇气,打心里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造成批评教育工作不能获得显著的效果。长时间的心理排斥容易导致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且有可能存在心理障碍。但是多数学生都害怕教师,不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可以为师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学生能够利用匿名邮件的途径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1]。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充分的认识学生,而且为保证教育工作正常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互联网可以将大量的素材提供给学生思想引导。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的教育资料,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党领导人民网在获取的社会和经济建设伟大成果,在该教育引导下可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爱国主义真正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并且“互联网+教育”模式延伸出微课堂教育模式,利用向互联网上传课堂教学视频,使不具有较强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学习,使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掌握新知识。
(二)“互联网+教育”模式推动班级管理与家庭管理的相融合
相信大家都知道,学校教育与家庭配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家长与教师之间如果不能及时交流,容易造成小学生教育存在脱节的情况,还会导致“5+2=0”的问题出现,教师在学校认真教育学生五天,使学生的管理模式以及思维刚有成效,但是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学生又忘记自己之前在学校教授的教育,等到了学校一切都回到最开始起点。因此,必须要促进学校、家长和教师三方的交流。“互联网+教育”模式使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有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教师能够利用不同的方法构建专门的交流途径,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将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告知家长,如果学生表现不错,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如果学生表现不好,也必须要将孩子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家长[2]。同时,要求家长在平时家庭生活中必须要留意学生的实际表现,主动配合教师做好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在该平台教师除了能够将有关信息发布给家长看,也能够时刻跟进学生的实际表现,而且利用平台将课后任务发布给学生。整体来讲,“互联网+教育”模式教师与家长之间有丰富多彩的第三方交流平台,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推动教育工作全方位进行,而且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
二、“互联网+教育”模式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不能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
小学生往往不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互联网时代,从某个角度来看,就是信息过剩时代,在展开互联网教育的过程中,难免有学生有很多理由可以上网。许多学生正因为这样而沉溺于虚拟世界,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全神贯注,经常分散学习注意力,放学回到家后以许多理由使用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等玩自己喜欢的优势。这些除了将浪费学生学习实践,也不利于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3]。并且就像上文提到的,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但是这些平台虽然具有交流的功能,但是也有其他的功能,比如:各种各样的小程序,主要是游戏,所以如果利用其与教师沟通,不可避免会由于其不具有较强的自律性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发挥交流的价值,也难以获得明显的交流效果。
(二)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导致德育教育很难正常进行
尽管互联网资源日益增多,然而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对这些互联网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多数家长对孩子运用互联网都是置之不顾的态度,而且没有严格控制以及筛选孩子在网站上浏览的内容,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出现,比如:网络诈骗,还有迷恋色情网站等等。但是许多家长因为害怕在网络上浏览到不良信息而做出极端的行为,要求学生不能上网,不能接触任何的网络资源,这样一来,容易使孩子产生束缚感,也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并且因为受到经历以及年龄等因素的约束,学生很有可能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没有个人的价值观,也不会明辨是非,更加不能有针对性的学习,所以小学生的价值观势必会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其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其今后的人生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应该将时期紧紧抓住,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这对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但是由于小学生不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不知道如何辨别是非,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小学生班级管理以及课后教育中必须要合理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与家庭监督进行结合在生活中科学融入小学生管理教育。并且尽量防止该模式下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消极因素,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任亚楠,沈贵鹏.关于小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4-7.
[2]刘颖.““互联网+教育””对小学生管理教育的影响研究[J].下一代,2019(10):35-37.
[3]杨阳.信息技术在小学生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65.
[4]白艳丽.信息技术在小学生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妙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