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及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冯伟康
[导读] 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各项建设的不断完善,
        冯伟康
        广州市白云区新和学校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各项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体育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在当今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的态势下,创新教学理念、改善教育机制势在必行,是符合国家在国际交流中的交际需求的。以迎合社会及国家发展为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阔前景,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最终提升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对现代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整理、分类,提出具体运用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   选用   策略
        一、研究的背景
        1.社会体育发展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单一的将奥林匹克运动为中心的体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国情。体育运动被人们视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人群对运动不同的需求,也可以使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充实起来。体育教育作为体育事业的一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纵观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近年来,它对体育教育的影响颇为显著,因此体育教育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过程,并要积极适应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目标的多元化,也只有这样,体育教育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2.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999年6月,国家所颁布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特点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也随之明确了方向。“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21世纪之初,党中央与国务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继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示性文件也已经被国家的相关部门颁发。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体育教学模式现象,同时,了解体育需求,改善其教学质量,促进其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为教师在选择合适的进行模式时提供参考。
2、研究意义
        本研究主要通过调查体育与健康课程,分析体育教学模式选用的现象,并根据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成分及影响体育教师选用模式的因素提出选用的策略。这不仅有利于体育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为体育改革的推进提供参考。2011年课标的修订,从教材编写理念到内容呈现方式,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理念,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做了重大改革。这对以往的教学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每一位从事教育这份工作的人都经受着磨炼,面对这种挑战,一些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茫然。因此在这种局面的威逼之下,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三、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及策略
        1、更新观念,促进体育教师的角色转换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目前,许多体育教师在调查中提出,按过去的老办法课好上,评价简单准确,教学易出成绩,现在推行新课标上课反而不清楚如何去做了。不习惯没有教学计划,常规等条条框框,“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国家规定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实施者,教师多年只有教学的概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要成为课程的编制者和评价方法的实施者和创新者,角色转变之快使大部分体育老师难以适应。
2、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了解和掌握多种体育教学模式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目前体育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不同模式之间互相批评、竞争、借鉴、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

模式的创新越来越重视和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并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向科学化方向迈进,广大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多种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中,根据不同教学思想、目标选择不同体育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学习,首先要弄清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其次弄清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结构和教学方法;第三弄清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条件和运用范围;最后还要弄清教学模式的设计高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如认识规律、运动负荷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情感体验规律等。并掌握体育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属性:“理论性、稳定性、直观性、整体化性和对应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
3、根据教学指导思想、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选用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指导思想、目标是选用体育教学模式的首要因素。因为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以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所以,我们无论是传授运动技术,提高身体素质能力,还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
4、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有明确的指向性
        “从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看,都有鲜明的个性、操作性、开放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教学模式的指向性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教学对象的指向,因为在教学中,学生体质发展状况、学习的独立性程度不一,对于体质弱、技能差、运动经验少的同学选用三级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模式较合适,但对身体发育正常,掌握一定运动技能并有相对独立活动能力的学生,选用激发学生兴趣、健身体验成功乐趣等体育教学模式效果好。其次是对教学条件的指向,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条件。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校的体育设施、教学环境差别很大,因此必须要根据各校具体情况选用体育教学模式。
5、重视体育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和反馈
        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说具有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两个方面,由于实施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专家、学者都更多地进行综合思考。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综合运用这些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进行功能,满足教学和各层次学段的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教学模式首先应考虑体育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其次应从课的类型、目标、对象、教学内容、条件与环境综合考虑选择教学模式。
        四、研究结语
        目前在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为目标的状态下,即以传统的三级体育教学模式和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模式为主。在体育教学模式的选用上首先要做到更新教师观念,加强学习,掌握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及时反馈。使体育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完成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任务和落实新课程标准服务,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学校教学思想,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代新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志勇  《体育教学论》                 2010年1月                                  [2] 邹师   《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研究》          2001年5月                        [3]张洪潭  《体育教学模式之研究》                 1996年6月                        [4]邵伟德  《体育教学模式论》                        2007年10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