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王佳利
[导读] 小学生是一个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时期,
        王佳利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三小学  311241
        摘要:小学生是一个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不再像幼儿园那样幼稚,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感情。让小学生在日常课堂上不仅能够会看会画,还要让学生能够看得懂画作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教育中一直渗透着情感教育,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能够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培养自己的思维和审美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满足社会更深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小学美术 教学改革创新  探析
        前言:
        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了更迫切的需求,美术教育是一门沟通小学生心灵的学科,能够在美术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革教学模式,为美术学科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对美术课堂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本篇文章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问题,并且提出如何在新理念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希望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我国小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1.1我国目前小学生美术教育的现状
        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并不重视,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同学在美术课上忙于这其他科目的作业,或者也不认真听课,在美术课上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太多了。老师可能也不会很认真的讲课。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准备课件,讲述课本,组织课堂的活动,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意思,也不能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情感教育就很失败,没有起到教育的真正意义。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不适合新时代学生的需求,美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对于课本只是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真正的情感需求,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越来越失望,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是讲述各种画作,毫无感情,学生理解不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能得到提升。小学生美术教育并不在考试范围内,可能会受到其他科老师的剥削,课程不够,学习的内容也就少之又少。不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
        1.2对目前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针对当今小学生美术教育的现状,各方面都要反思自己,美术不仅仅是画画。针对美术老师来讲,老师的专业能力不够,不能和学生及时的沟通交流情感,不能改革创新课堂模式,这个阶段的学生情感正需要培养交流,对于老师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可能会缺失情感,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应该从制度,教师,和学生等几个方面出发,让美术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2.小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的意义
        2.1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情感观念
        我们在五年级的课本中要求鉴赏格尔尼卡,小学生可能刚开始知道战争是什么,战争又会带来什么后果,通过格尔尼卡,可以真切的在画作中了解这种情感,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感悟生命真正的含义,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理正在发展,鉴赏的画也应该符合初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向学生传递这副画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来正确的情感观念,在画作中培养起来。
        2.2能够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我们在学习到雕像《白求恩》的时候,通过对白求恩事迹的了解,体会到了白求恩深爱着医学事业,并且对中国人民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跨越民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我们在学习传统水墨画时,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术的魅力,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2.3能够让学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课本中要求我们掌握绘画的基本要求,包括色彩、线条、透视、材料等,老师会告诉我们各种色彩的搭配,穿衣服应该怎么搭配才最好看,生活中的摆设布局怎样才看的舒心,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也能提高综合素质。在五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我们学习《大盒子小舞台》中提到了变废为宝,将生活中的不用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各种塑料瓶,易拉罐,泡沫板可以成为各种实用的工具,通过合理的布局,变废为宝。通过这种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开发思维。
        3.我国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的问题
        3.1老师占据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交流不足
        传统的美术教育中,老师只用把教材内容梳理一遍,为课堂定下一个主题,或者是先画出自己的模板,让学生们比对着画,没有考虑到学生自己的意愿,跟学生不交流就会在教学中严重脱节。学生几乎不参与课堂,没有参与感,就对美术学科不认真。
        3.2老师不能合理利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很多老师可能初次接触到多媒体,不太会使用多媒体,或者只能拷贝下来课件在课堂中放,课件内容没有新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老师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拓展学生思维。
        4.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创新改革
        4.1改革课堂模式,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热爱美术
        在课堂上减少给孩子讲理论知识,讲述美术发展的历程,历史,这些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把美术名家的故事讲述出来,注重互动。在五年级上学期的美术教育中,有一个课题为劳动的内容,这种内容可以让同学在实际情况中,在劳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一次班级大扫除,或者是校内捡垃圾活动,通过真实实践,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因为现在很多同学在家中衣来张口,不用劳动,体会不到劳动的重要性,这种教育非常重要。
        4.2让学生通过美术实践喜爱上美术学科,让更多学生重视美术课程
        在班级里可以有许多美术涂鸦,每次有学生经过总会看上两眼,过目不忘,这样充满美术气氛的班级孩子们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期待会越来越大。我们在教材中看到的《藏族女孩》,可以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将其涂鸦在墙上,让孩子身临其境,通过学生们自己对于这副画的了解,一起合作完成,在实际中感受到了美术的魅力。
        4.3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树立榜样
        很多老师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讲课,我们学校中就是有很多老师说能够背诵整本教材,可见教材的更新换代也需要提上日程。老师也要在生活中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学习与美术相关的知识,时代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不能够局限于教材中,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介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做学生的领头羊。
        4.4老师改革创新课堂模式,合理利用多媒体
        传统美术教育让学生看课本来了解,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我们学习《荡秋千》的时候,这首童谣很多学生小时候都听过,有很深刻的印象,这个时候可以播放一些小时候荡秋千的视频,让学生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对荡秋千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画面,在画画时,充分发挥了想象能力,表现自己心中荡秋千的样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国家提倡美术改革,美术教育的局面依然非常尴尬,小学生涯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种情感的培养都很重要,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感情思维或许更重要。美术教育有着久远的历史,在画作中,艺术品中,往往都寄托着深厚的感情,在美术中把学生的内心感受与外边世界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小学生应该在美术教育中培养自己的感情境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让美术教育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中去。让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告别传统教育中的问题,深入贯彻美术教育课堂改革与创新理念,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唐萱.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
[2]张贺菊.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2):145-145.
[3]周佳. 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 新课程(小学), 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