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孙丽
[导读]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通常认为
        孙丽
        白水县胜利小学   陕西省渭南市715600  
        摘要: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音乐教师通常认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要大于趣味性,因此倾向于在课堂中限制学生的自由交流。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导致音乐教学效果下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能够轻松完成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基于此,本文对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策略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小学音乐教学逐渐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和优化,对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感悟音乐的美,将该模式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提升音乐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一、小组合作的意义
        小组合作能够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赏析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与其他个体进行社交,这能够帮助内向的学生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引导社交天赋高的学生进一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让他们取长补短,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的课堂效果。在讨论中遇到困难时,学生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尝试自行解决,这可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策略
        2.1利用合唱落实分组合作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在合唱能力与歌唱水平等方面各有不同,如有些学生在音调和音色方面尚有欠缺,有的学生较为熟悉合唱技巧等,因此教学方面存在较大难度。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加以平衡,有效提升学生的歌唱技巧水平与合唱能力。[6]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合唱能力和歌唱技巧方面出发,将合唱基础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然后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合唱比赛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合唱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固定各组合唱的曲目,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如:要求各组结合歌曲《踏雪寻梅》进行合唱比赛,从小组合作的力度与合唱的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2.2利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音乐课程形式比较丰富,既包括了最基本的唱歌和跳舞,还有乐理知识和音乐知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对音乐历史有更充分地了解,能够从小就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为学生陶冶音乐情操奠定良好基础。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以外,还需要通过传授知识的形式,把在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告诉学生,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把音乐作品中的思想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该歌曲的形式,让不同组别的学生查找国歌创作的背景等,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烈的互动性,也具有灵活性,不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无聊和枯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程和该教学模式本身的特性,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还在发展的状态,教师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组织分组探究活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分组探究活动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音乐天赋与水平、声音特色等因素,按照具体活动内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以及组间竞争的形式进行音乐表演,从而达到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等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法,将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组内合作演绎《采蘑菇的小姑娘》,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分声部、分歌词演唱,并且在演唱过程中配合肢体动作,比如在唱到“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时学生要做出在树林和山岗间轻快步行的样子,展现采蘑菇的小姑娘快乐、轻松、开心的心情。
        2.4创新小组合作机制
        合唱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演唱教学方式,通过组织小学学生开展合唱活动既能够通过整合学生个体的方式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演唱环节的效率,又能够利用集体演唱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消弭学生个人演唱时的心理消极情绪,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演唱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合唱环节的有效性,教师还应针对以往合唱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地做出调整,通过创新小组合作机制的方式实现合唱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在小组合作机制下开展合唱活动,教师往往能够在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的合唱过程中最快速地发现学生演唱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真正地发展音乐水平。例如在《阳光年华》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学生更好地开展演唱实践活动,并且使笔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演唱水平,掌握学生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班级小学学生按照六人一组的形式分为了多个小组,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合唱活动。在实际小组合唱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切实的参与到了演唱实践之中跟随小组成员共同演唱,并且笔者也能较好地从学生的合唱中分辨出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的演唱问题,确保班级学生演唱学习的良好开展。
        2.5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在于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的兴趣,如果知识点枯燥无趣,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歌曲的视频下载到班级电脑中,并在课堂分组后进行播放。教师可以要求每组学生对视频中歌曲的特性进行讨论,然后挑选出大家都喜爱的旋律,以此促使学生进行音乐交流。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的歌曲《欢乐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关于该曲子的纪录片,并让小组讨论歌曲展现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再挑选出大家最喜爱的片段。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音乐知识内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该教学模式的意义,在应用过程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升学生音乐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静.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天津教育,2020(29):143-144.
[2]罗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0):101-102.
[3]徐明月.小组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9(42):138.
[4]廉红梅.试论小组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2019(24):86.
[5]李莎莎.试论小组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