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课堂的墙,培养学生的自驱力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期   作者:郭童薇
[导读]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线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童薇
        诸城市大华学校 262200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线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在线教育在全国上下全面开展,成为疫情期间学生继续学习的主要教育模式。然而,在线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疫情后遗症”,给教师课堂教育方式带来新的挑战,甚至加速了教师在职能上变革。
         疫情加速教师职能变革
        在线教育的崛起无疑对教师职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些学生的家长认为,传授知识通过网络授课就可以解决,甚至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但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网络教育所无法系统培养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要求教师在职能侧重上有所转变,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帮助学生“解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打造高效课堂,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简单的执行教学的过程,更是与学生建立良性互动和师生感情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打破原有的课堂壁垒,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入手,转变教学思维,认真在导学案上下功夫。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学案设计基本要求一般要有课题、课型、课时、学校、年级、学科、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等。此外,设计时要体现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比如标题设计、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达标反馈等。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转变传统的授课思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入具有互动性的小活动、小游戏、小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实际的互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
         注重核心素养,专注学生的成长和能力提升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人的包容度比以前更大了,人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更多了。

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将教学的专注点放在知识传授上,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驱动,最终让学生能够对学习本身产生自驱力,这更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是教师价值的终极体现。
        当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来自于自身的内部动机,他就拥有了自驱力,成长将会永不停止。自驱力将会敦促着孩子努力将事情做到最好,也是最强、最有效的驱动力。未来的教育应该打破来自学校、家长、老师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按照未来人才需求来培养孩子。教育不是我们给予孩子什么,而是把他心中的已有的那份能力、热情、品格以及思维方式点燃出来。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自驱力呢?我们要从打破课堂的墙开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打破年龄的壁垒。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个性化、细分化、分众化,因此每个人都有机会彰显自己的个性,都有机会将自己的独特产生价值。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可能会对同一个项目或话题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学校里尝试推一下特色的活动,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一同参与,比如生物课观察动植物生长特征、物理课制作简易电流组、历史课“回到汉朝”体会大汉风土人情等,通过不同类型活动,让学生们参与进来,亲自组织,课前准备,分组合作,亲身感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打破年龄的界限,让学生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让有兴趣的学生聚在一起,讨论研究一个话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助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深耕。
        在这种情境中,教师更多的是观察者、促进者,是伙伴、是朋友。教师通过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观察学生们的活动,引导学生们对喜欢的领域精益求精。当孩子们犯错时,教师能够批判性地思考,给孩子机会,在促学的同时,更好地陪伴学生成长。
        二是打破原有教育目标的狭隘。传统教育里,教师和家长往往更重视学生的成绩。然而,我们看到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窘境。未来教育,教师要转变教育目标,让孩子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而不是与他人比较学习成绩。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自己对学生的固有评价标准,不以成绩判定学生优劣。其次,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对自己负责,专注于自身成长,只跟自己作比较,与一个月之前比有没有进步,与一个季度之前比呢?最后,教师应当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目标。让家长不再因为孩子的成绩而焦虑,肯定孩子的进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帮助孩子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弱势和优势,告诉孩子弥补弱势的方法,并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约翰·D·洛克菲勒曾说:“我常常尝试解决那些远远超出我自身能力的问题,我深思熟虑,一旦决定就会采取行动,坚决执行,仿佛离弦之箭。”现代社会更需要自驱型人才,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也不是教师给予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把学生们心中已经拥有的能力、热情、思维方式等正向驱动力激发出来,形成自我驱动力,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 郭童薇,女,1992年生,湖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诸城市大华学校音乐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