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香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
阅读要从低年级开始,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为了突出阅读的重要地位,在教科书中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板块,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激发兴趣、授之以渔、树立榜样、展示成果四方面谈谈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多措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多渠道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燃起学生阅读激情的火苗,他们才会自觉去读、去看,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美的享受,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营造阅读氛围
1.布置教室氛围。针对第一学段的孩子认字少、理解力差的特点,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读得懂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来布置教室,如,“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孩子们,我们是读书长大的,也是吃饭长大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然后,引导学生读、背、理解这些名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建设班级图书角。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班级图书角应摆放一些趣味小“书柜”,挑选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摆放在这些小“书柜”上,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学生的阅读兴致自然会空前高涨。
3.精选阅读书目。选择怎样的书籍,这需要科学的指导,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精心选择书籍,适合的便是最好的,教师要为学生推荐一些活泼的、带有图画的、故事性强的书籍让学生阅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根据课文中的一些传统小故事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相关书籍,例如,学习了《端午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简要导读彩绘版的《端午节》《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屈原的故事》等相关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自信心。这些童话故事或者绘本色彩感、故事感强,学生的收获会更大,获得的感悟也更多,还可以弥补学生识字量不大的遗憾。
(二)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在不断的锻炼中逐渐形成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入手。低年级学生对图画是感兴趣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观察文本中的插图开始。插图是低年级阅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打开学生阅读之窗的钥匙。在课内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用插图来讲述故事,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拓展想象,在想象中得到最美的感悟。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以图画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展开,这样形象性的阅读更适合学生的心理实际,避免因为不认识汉字而失去阅读的兴趣,也使学生在观察图画的时候提升阅读能力。当然,由此展开的课外阅读也是有效的阅读。
二、授之以渔,提高阅读实效
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很有必要。封面信息很多,有书名、作者、插图、出版社等。驻足插图的时间可以多一些,因为封面插图往往特别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观察,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还可以趁机鼓励孩子大胆猜测和表达。
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小,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要细心,要到位。
指导学生读书名、猜故事,学读目录是第一学段重要的任务,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在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书名、猜故事”的读书活动,二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安排了“学读目录”这个内容。
绘本阅读指导课是必不可少的,绘本虽短,但意蕴无穷,将深刻的道理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好看的画面传递给孩子。读绘本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轻松愉悦地无压力阅读,可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在面对陌生的阅读内容的时候要有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阅读简单的记叙文,要弄清楚人物(谁)、时间(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事情(做什么);阅读寓言要懂得弄清楚短小的故事背后告诉什么样的道理……学生掌握了读书方法,就不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
方法的指导应该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从课内的阅读中汲取养料,为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先行为范,树立读书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语文老师要以身示范,向学生展示一个喜欢读书的良好教师形象,抽空与孩子一起读书、看书,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知道了那么多的知识、拥有了那么多的文化原来都是从书中得到的。这样,学生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认真读起书来——像老师那样有感情地读故事。
统编版教科书在一年级上册就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现在家长外出居多,爷爷奶奶大多不识字,即使有个别识字的,普通话也很差,科任老师可当起这个“大人”,不光给学生读教材里面的《小兔子乖乖》等阅读材料,还读其它故事。比如,笔者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安排五分钟的时间读书给学生听,学生就在这每一次的五分钟中感受读书的趣味,感受故事的精彩!对于教师来说,看着学生听书时如痴如醉的神情,何尝不是一种享受?正因为有了教师的榜样先行,班上的学生也常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相互读着书。朗朗的书声、学生读书时欢乐的笑脸,构成了校园里最美的一抹风景。给学生读书,让他们也学会读书,这是教师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四、展示阅读成果,提升阅读积极性
要学生进行持续阅读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尤其是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尤为重要。在班级里定期开展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能有效提高低年段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比如,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指导课上,通过一些童话故事题目和书名的猜测训练后,教师布置学生回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看。两周后。在班里开展“故事讲起来”竞赛,让学生交流自己两个星期内阅读的最感兴趣的故事。学生连说带演,非常精彩。一位学生带来了《猫和老鼠》的故事,学生演绎老鼠三次偷吃猪油的情景,演得惟妙惟肖。另一个学生在阅读了《聪明的小白兔》之后感受颇深,他发现小白兔的聪明在于利用自身毛发颜色与大自然颜色相同的特点,躲避了老鹰的捕猎,以此为故事点,边讲边演,生动活泼……学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阅读比赛、故事分享,成了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好平台,形成了生生互动的热闹场面,也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
课外阅读要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开始。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关注他们的年龄实际,选择他们喜欢看的图书,以书激趣,以书育情,让学生能够嗅着书香,快乐成长!
联系电话:13607522688